第十章 深化讨论(2/4)

  【混在五代当皇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得到李昉的支持和皇帝的力挺,王著立刻信心十足地说道:“不错!原有田亩经过一次清丈之后就进入官府版籍,新开垦的土地每五年或者十年再清丈一次,平时的土地买卖自有契税记录,除了清丈时的临时差遣,州县地方并不需要增加什么官吏。最多也就是在户曹增加些算学科出身的吏员,好依据版籍和新税制的税率梯度尽早计算出各户的应纳税额来。”

  “正是如此。”李昉轻轻一拍手上的卷宗,“就是民户的租佃、矿产、务工和商贾所得,按照其每户的岁入,以总税额约为岁入的一成作为基准,低于底税所得的免税,高出的部分逐级累进,这一项看似需要增加官吏,不过原先两税法也是要核计户税的,因此这一次需要增加的官吏仍然不多,主要还是和田税一样增加些算学科吏员即可。”

  “那还是要增加官吏的嘛,朝廷的俸禄支出还是会增加啊……”

  王溥却是在这个时候轻轻地加了一句。

  王著很不在意地看了王溥一眼,淡然说道:“那又有什么要紧的?只要陛下着人拟定的税制方案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朝廷的岁入定然会增加,哪里会少了几个新增官吏的俸禄?而且随着今后国内的太平兴盛,商贾繁荣百业兴旺,十一之税的总额必然越来越高,加之农户新辟耕地逐年纳入版籍,这些新增的岁入只会让朝廷更加游刃有余。”

  “我也来说两句吧。”一直在静静地旁听加思索的刑部尚书冯瓒,听得殿中议论声鼎沸,终于也耐不住寂寞了,“左仆射和吕学士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右仆射和李尚书看新税制方案显然更为细致长远。我在蜀地守牧多年,历经梓州、成都府非止一处,颇知其间民情。蜀地虽称富庶,不过长年和平下来,又没有像先帝那样清丈田亩,两税法多年因循下来,其中的弊端已经颇为深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户沦为佃户、庄客者尚在其次,被积年欠税所迫而流亡落草者甚众,才是莫大的隐忧。”

  王溥听了这话就是一惊,连忙转头向冯瓒问道:“在平蜀之后,朝廷不是蠲免了蜀地一至两年的赋税,而且一举免去了历年的积欠么?怎么还会有民户被积年欠税所迫而流亡落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