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 =""=""-~
赵匡胤说得不错,到了永乐七年的时候,郭炜改造这个国家的意图差不多都已经贯彻了下去。
首先,四京制得到了确立,除开郭荣大力营建的东京汴州开封府大梁城之外,西京洛州河南府洛阳城、南京昇州江宁府金陵城、北京幽州北平府蓟城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修缮、改建和扩建。
在这其中,西京的改扩建规模最小,重点也就是对大唐的东都进行了一番修缮翻新;南京因为有杨吴和南唐的连续营建,周军在平灭南唐的时候也没有发生惨烈的攻城战,故而同样不需要大规模的改扩建;倒是北京虽然曾经被辽国当作了南京来经营,但是其城池规模仍然显得逼仄狭小,宫城偏处于城市的西南隅,原先仅仅作为一个北疆重镇倒是无妨,不过要成为大周的陪都,这点规模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北京的改扩建动静比较大。
然而不管怎样,在周边安靖刀兵不起的环境下,中原在永乐四年的大水灾之后又再没有爆发过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客观条件允许三处的工程负责人大规模地征发民夫、使用驻屯禁军和州郡兵,并且有一些更为高效的土工作业手段和工具,以及新型建材的投入使用,三座陪都的修缮和改扩建工程终究是顺利地完成了。
等到永乐七年年初,郭炜率朝臣、禁军游幸西京并且再一次决意迁都的时候,大臣们已经没有什么反对声浪了。
当然,大臣们没有掀起反对迁都的声浪,倒也不全然是因为皇帝的威势日重,或者是因为西京已经营建得相当好了,又或者因为西京距离东京并不远,大家反正是用公帑搬一次家,确实无所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三年来陆陆续续地有些经历过先帝甚至前朝的大臣凋零,不少新进的臣子几乎是在当今皇帝治下才入朝的,所以在无关宏旨不涉及自身和本集团根本利益的决策方面,他们并没有和皇帝对抗的勇气与决心。
最要紧的是三个宰相里面一下子换了两个。
先是首相王著,尽管郭炜的到来改变了王著的人生轨迹,曾经为帝王师的身份、首相的地位和皇帝的尊重,让王著不像另一个时空那么郁闷,也就没有了酗酒暴卒或者疑似暗杀的结局,不过王著好酒倒也不是假的,所以他最终还是倒在了酒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