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杀虎口(3/4)

  【也是江湖】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是明长城北部的关口之一。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杀虎口和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场战争,成为战争史上的典范。

  守军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

  这场战争起因于“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爱的妾,她与辛爱部下的一个头目鬼混,被发现后慌忙投奔了明朝,当时的大同总督杨顺,为请功邀赏,将其送进京城。辛爱为此率部进攻杀虎口,然后包围了右玉城。

  在蒙古兵多次强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右玉守将在作战中阵亡后,有一位姓尚名表在家休息的武将,自愿担任了右玉保卫战的指挥。他在此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除打退敌方进攻之外,还多次抓住有利战机,偷袭敌营。从九月坚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虽未被攻克,但城内军民几乎已绝炊断粮,可充饥的牛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明廷派兵部尚书杨博亲率大军来解右玉之围。蒙古兵见右玉城实难攻下,而明朝援军将至,便自动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从杀虎口撤出长城。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

  清初,战争使北方长城以内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

  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

  加之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兴寺庙,大量招徕山西、陕西、河北工匠和农民。

  明末,遭林丹汗兵祸,丁口锐减的土默特首领小顺义王为补充丁口和苏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以补足30个苏木(150户丁口为1个苏木)的缺额,山、陕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