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老朱不懂经济(3/4)

  【大明:寒门辅臣】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说明县尊看的那一封文书,解释了缘故,而县尊不得不接受。”

  赵谦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骆韶握了握拳头:“你是承发房的人,签收文书时,应该看清楚是哪里发来的文书吧。”

  赵谦深吸了一口气:“金陵,户部。”

  “户部?”

  骆韶惊讶不已。

  赵谦看向骆韶,吞咽了下口水:“如此说来,县尊背后站着户部中人?”

  骆韶想了想,只有这么一种可能。

  赵谦还是有些不解:“可户部发文书,为何要发两份?”

  骆韶想不明白,只好说:“至少证明——咱们的知县不简单啊。到路口了,各自回家吧,明日一早,好好当咱的吏员。”

  赵谦拱手,与骆韶在路口分别。

  县衙二堂。

  顾正臣看着朱大郎的文书,心有余悸。

  试点养廉银,老朱是打心里不同意,他只顾着盘算大的账目,粗略统算,天下府州县全部施行养廉银,将会吃掉一年税赋的三分之一!

  乍一看,这个算法没问题,各地府县那么多官吏,照顾周到,确实需要耗费巨大财政。

  但问题是,经济账不是会计账,只看简单的数字增减。

  诚然,大规模的养廉银必然会吃掉巨大财政,但因此带来的隐形收益被忽视了,朱元璋也没看到潜在的贪墨蚕食,没有看到盘削过重之下的百姓只能是日子越来越苦,随之而来的土地兼并,佃农增多问题,没有看到广大百姓对天灾人祸抵抗力的下降,随之带来的赈灾成本,没有看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死气沉沉,就连消费,都谨小慎微。

  老朱出身农民,从小没接受过九年教育,过早踏入“社会”,走的还是黑社会,反朝廷,打打杀杀,抢地盘,做大做强的路,虽然跟着一群文臣、谋士学过不少字,会读书,可他不懂经济。

  老朱的财政观,大致类似于割韭菜,一年割两茬,数额对上了就成。

  三千万石,不少了。

  日后也不要增加了,就这么多,够用了,多了扰民。当然,日后也不能减少,给我征收上来,年年按照这个数额弄差不多就行。

  一个连财政都想要固化的皇帝,你指望他懂经济?

  顾正臣暗暗叹息,老朱是个固执的人,想要说服他并不容易,这一次默许句容县衙施行养廉银,估计还是看在马皇后、朱标说情,看在那四千贯钱的面子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