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选择立场(2/4)

  【鹅的三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就大司马对关东的策略,这些人肯定会死守、抗争到底。

  就食于敌的设想,缺乏施行的余地。

  若是粮秣跟不上,前线十几万大军绝粮,一战覆没,那大好局面就没了。

  不想崩解,就必须对关东妥协……显然这与幕府的终极追求不符,也不符合诸葛亮的治世理念。

  若是向关东妥协,那现在坚持的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河东必须发展农业,尽力为征讨关东的部队积蓄粮秣。

  于是诸葛亮就任之初巡查各县后,一封《议河东储粮疏》通过平阳的蒸汽运输舰,用了两天的时间摆在了黑熊面前。

  此刻的黑熊,进一步给秘书台放权,例行的县一级公文交给他们处理,他主抓关键的财政度支以及书信往来。

  与基层的书信往来,可以起到关键的监督作用。

  知情的百户、县令长可以知情不报,但他询问的话,对方就必须给个说法。

  中低层官吏相对割裂,还没有完成大联合。

  百户系统与郡县系统并行,涉及到对方,乃至是内部同僚的问题,往往也能如实根据‘听说’的信息汇报给黑熊。

  拿着诸葛亮的这封奏疏,黑熊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上奏时承受的心理压力。

  自己已将新门河渠开凿的人力减半,关东籍贯的官吏、士人恨不得掏钱雇工去协助开凿。

  哪怕明明知道凿通砥柱后,未来关中能强化对中原、河北的管理,可这些人还是咬牙接受了。

  这两年多待在陈仓,近距离管理凉州、益州,自然加速了这两个地区与中枢的互动、融合。

  关东人感受到了压力,甚至迫不及待想要开启中原、河北的统一战争。

  与之相比,益州士人也开始出现狂热派,想要让接下来的第一场战争在益州爆发。

  哪里先爆发,哪里就与幕府第一轮融合,自能抢占高位。

  而诸葛亮提议河东着重发展农业,进行战备储粮……这自然会减缓河北、中原的战争进度。

  一座座城邑推过去,碾碎了消化,自然会受到关东土著的顽强抵抗。

  这样掰碎消化后的关东,与现在的出仕、在长安的关东士人又有什么关系可言?

  甚至他们的根,会被幕府的东扩战争磨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