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原汉(求订阅,求月票)(3/4)

  【穿越汉献帝:丞相,朕真不会法术】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从而形成了乡三老、县三老、郡(国)三老的三级自治加议政体系看着就很先进吧?

  其实汉朝的政治还是有许多地方表现得非常先进,甚至比后来的明清还要先进!

  除了“三老制”和汉初实行过一段时间的军功爵、郡国并行制之外,汉朝的地方行政体系也相当先进远远超过后世的明清!

  汉朝的地方官寺规模庞大,郡(国)、县两官寺都下辖二十多个衙署,方方面面都有人去管。不像后来的明清,挺大一衙门里面没几个“有编”的,办事的全是临时工师爷而且汉朝的郡吏、县吏也有比较好的上升通道。

  许多茂才、孝廉,都是先当郡吏、县吏,然后才得到被举的机会。所以汉朝的地方官普遍能力不错,看看历史上后汉三国那通大乱就知道了!

  一个个都能耐着呢,和明末那帮窝囊废可不是一回事!

  不过再先进的制度,也很难历经岁月的侵蚀,到了东汉中后期,二十级爵制、三老制、察举制甚至郡国并行制等等的,不是越搞越歪,就是名存实亡。世家大族开始垄断一切!

  而刘协现在要在司隶重建的,就是一套更接近于“原汉”的体制。

  他是“授天书于赤帝子”,掌权后走“原汉”路线那是名正言顺的,谁都不能说他不对吧?

  当然不能照搬刘邦、萧何在四百年前搞的体制,而是要在发扬“原汉精神”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譬如,在“三老制”上,刘协就增设了“村三老”、“亭三老”和“朝三老”,前者是“皇权下村”,后者则是“民意上天”。村三老由全村的“一家之长”们推举,亭三老由村三老推举,乡三老由亭三老推举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推,一直到朝三老。

  而乡三老往上,就不直接掌握政权了,而是成为了县令、郡守、国相和天子的咨询之官。

  刘协看着眼前这个大概是周瑜亲戚的村三老,笑着道:“大家都没事就好那么春耕进行的如何?今年可以播种多少亩?上面借给你们的粮食、农具、铜钱又有多少?折算多少钱?质量如何?利息又是怎么算的?”

  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不是随便问的,而是有的放矢的,刘协就是想弄清楚底下那些官员有没有把他的“好经”给念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