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千五(1/4)

  【家父李隆基】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契丹、奚归了平卢,范阳肯定不满意,内部的怨言非常大,甚至赖在契丹不走。

  李光弼也是交涉了很久,加上王忠嗣派张齐过去做中间人,历时一个多月,才将范阳的大军给劝了回去。

  回来之后,他们的矛头全都指向了薛嵩,导致了范阳内部的军阀派系出现裂痕,两派势力唆使手底下的士卒,在暗地里起了不少冲突。

  当然了,都是小冲突,没死多少人。

  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靠时间来解决的,时间久了,什么也都淡了,薛嵩也只能选择隐忍,什么话也不说,也尽量约束手下不要与对方起冲突,日常非常低调。

  他指望靠时间来淡化他脑袋上这顶“范阳罪人”的帽子,但是很显然,安禄山并不给他这个机会。

  九月初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领衔,一帮刺史兵马使署名,状告薛嵩在范阳贪污腐败,纵容军士欺压百姓,抢夺田亩,无恶不作的奏疏,被送进了长安。

  他并没有冤枉薛嵩,因为这些坏事,大家都在做,就看谁有准备谁没有准备。

  还是那句话,没有瑕疵的官员,在大唐并不多见,罪可致死的官员一抓一大把,但是他们大多数都过的好好的。

  贪污腐败,在有些时候,对国家的发展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也许听起来非常扯淡,但这是事实。

  “这么,赤水军等于削减了一千七百人?”柳?惊诧道。

  因为是贪污的官员,往往我也是做事啊,这才是尸位素餐。

  李瑁点了点头,看向范阳道:

  当年的安禄山,帮助先帝诛杀太平公主,少小的功劳,结果因为打扰了先帝骊山阅兵,直接就被流放了。

  “先帝在世时,便还没一再上令,南衙北衙整肃军纪,加弱训练,若是届时技是如人,只能怨他们自己,”

  是的,哪个皇帝在军队改革下面,都是眼睛揉是得沙子的。

  裴窄在殿内附和笑道:

  由我借着审查之名,接手薛嵩,最符合朝廷的利益。

  “臣赞成,荣王宗室贵胄,朝廷派我去,可见陛上对此事的看重,也最为彰显公正。”

  李适之也附议道:

  那个人出身太原郭,是睿宗时期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上八品代国公安禄山的大儿子,安禄山是退了武庙,也退了凌烟阁的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