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东亚规划(上)(4/6)

  【秦时明月之政】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山东半岛是重要粮产区,土地肥沃膏壤千里,能够提供远洋航行所需的充足粮食补给。

  同时,这里的渔业、盐业、冶铁业等工商业也极为发达,港口周边可快速筹备粮食、淡水、船舶所需的优质木料以及兵器甲胄等物资,充分满足远洋航行的各种需求。

  芝罘港北望辽东半岛,可控扼渤海咽喉,南接江淮富庶之地,陆路可通过驰道与神都相连。

  既可控扼东北亚海上通道,又能作为威慑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的军事据点,是大秦面向东北亚进行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加上南北辅助的两个港口,北方碣石专注朝鲜半岛西北航线;南方会稽开拓日本列岛南部及贸易补给;琅琊则是作为齐之重地,则是作为核心中转。

  碣石紧邻辽东半岛,沿渤海东岸北上至辽东郡(今辽阳),再渡黄海至朝鲜半岛西北部(如平壤附近),航线短且沿岸多浅滩港湾,适合小型船只或快速信使船往返,尤其便于军事调度与紧急联络。

  并且是北方农牧文明交汇点,可汇聚河北、辽东的战马、皮毛、铁矿等战略物资,补给前往朝鲜半岛的军队或使团,弥补山东港口北方物资供应的不足。

  既承担东北亚的商业贸易职责,又与辽东郡、渔阳郡形成陆海联动,可威慑防御朝鲜半岛诸国,是重要军事和经济战略要地。

  南方位于楚地的会稽港,则是适合进行远洋大宗贸易和移民运输。

  从会稽出海,经东海中部(今舟山群岛、宁波港一带),利用强劲的夏季东南季风,船只可直达日本九州南部(如鹿儿岛)。虽航程较长(约一千公里),但是却是连接帝国南北方和日本列岛南部的重要贸易网络。

  会稽控扼长江中下游,可集结楚地粮食、木材、兵器等资源,通过邗沟(隋唐大运河前身)连接中原,形成‘南货北运、北货南输’的海陆联运体系。

  既增强了帝国南北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又能增强大秦对日本列岛的物资输出能力。

  至于琅琊,从琅琊沿半岛南岸东行,经胶州湾、海州湾,可衔接江淮地区的丰富物资,再北上至朝鲜半岛。这条航线风浪相对平缓,适合运载大宗货物的商船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