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帝大有问题】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都回去吧,奉常留下。”
“臣等告退。”
颜寿山、太医令等人行礼离开。
叔孙川站在原地,心里琢磨秦王因何事留他?
应该和祥瑞无关。
废儒,改造儒学一事?
任平生自然不知叔孙川心里念头。他神色不显的望着叔孙川,回忆着关于叔孙川的资料。
叔孙川是叔孙通的嫡系后代。叔孙通在现代历史上的评价较为复杂,认可他的人,认为他是识时务的智者,不认可他的,认为他是圆滑的投机者和变节的儒生。
而在大离,稳定的朝堂环境、天下局势,使大离的叔孙通的人生际遇和现代历史上的叔孙通的人生际遇大不相同。
或者说,大离的叔孙通,是没有经历天下大乱,一直在秦为官的叔孙通。
不同的人生际遇,大离的叔孙通对外展示的“自我”自然和现代历史上的叔孙通有很大的不同。
大离的叔孙通历经高祖、文帝两朝。在高祖时期,叔孙通和秦时的叔孙通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待诏博士,在朝堂上没有半点存在感,离史上也没有相关记载。
叔孙通发迹于文帝时期。文帝作为大离一统六国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很清楚知道自己没有高祖的威望,镇压不住那些一心想要复国的六国贵族,也知道卫君之法已不适合当下的大离,便有意改革。
改革的方向,是所有开国皇帝的后继之君,只要脑子没问题都会选择的方向——仁政。
这也是高祖希望看到的,因为文帝在读书的时候,高祖亲自给文帝挑选的老师中就有一位大儒,淳于越。
可以说,大离的文帝等于是秦朝的扶苏。文帝在还是公子时,和扶苏一样,素有贤名,深受儒家吹捧,百姓爱戴,但与扶苏不同的是,大离的文帝有着汉时文帝的腹黑,和极其高超的政治手腕。
他一边和高祖争执要施仁政,让儒家视他为儒家发迹的希望,又一边通过办案,安抚住朝堂上以右丞相为首的法家官员,让法家官员不至于对未来无望,然后又以“分封”大饼吊着那些对“郡县”不满的武将勋贵。
然,待他登基后,儒家、法家还有武将勋贵,都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被文帝、高祖这对父子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