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少年的巴比伦》就强调这种矛盾感。陆小路向往着大城市,却又‘国营厂’‘工作安稳’‘吃国家饭’这种思想禁锢住了脚步,如果没有白蓝的出现,他可能永远无法挣脱,只能跟着沉沦。
其次县城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中的过渡地带,具有‘过渡性’。贾章科的一句话概括地很好:整个县城在我面前发生了巨大、动荡的变化,让我感觉中国当下现实有种非常兴奋的东西,让我有拍摄这即将消失的一切的迫切感。‘矛盾感’和‘过渡性’交织,构成了‘县城叙事’独有的艺术张力。
《少年的巴比伦》以陆小路的情感经验、成长记忆为线索,并非对原型百分之百的还原,而是提取出了这两种共性,从而构建了一个有文化想象的共同体。而县城特有的公共性和轻微的过时感,又让读者自动构造了一种对有家可归时代的温情幻想。
除此之外,县城生活还有其鲜明的特点。比如私人空间的匮乏和家庭空间中亲情的疏离冷漠……”
张潮讲着讲着,忽然觉得气氛压抑中还有“嗡嗡嗡”的私语,抬头一看,只见周围黑压压的围了好几圈人,比原来多了几倍,少说也有近百人。后排的人听不清,前排就有人小声地把他讲的要点一句句地传递出去。
此时已经星光满天。张潮匆匆用一句话做了结尾:“大城市安放不了肉身,小县城安放不了灵魂——也许这就是一代县城青年精神困境的来源,也是我们文学不能缺少的一片风景。”
听讲的学生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孔磬冬感慨道:“我觉得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中文系一个的研究小课题。我可以帮忙申请,你们谁愿意加入?”
“我!”
“我!”
“我!”
……
张潮却趁着孔磬冬吸引了大家注意力的机会,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钻出了人群。
等大家发现最该加入的那个声音没有响起时,他已经走到了外围去了。那个叫“欣”的女生连忙喊道:“‘陆小路’同学,你怎么就走了?你不参加吗?”
“我就不啦!还有,我不叫‘陆小路’,我叫张潮!相信我,我不会只是一颗流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