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钱粮问题(1/3)

  【明末:特种部队在1645】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在李自成派出的两名将官的“帮助”下,突击队员们很快完成了青壮的挑选。

  包括家眷也有上千人了,但实际上可用的战兵,只有不到八百人。

  家眷中有老人的不要,有妻子的不要,有太小的小孩的不要,有女孩的不要!

  剩下的,有家眷的基本都是父子、叔侄、舅甥这些了。

  将挑选的青壮登记在册,然后让他们集中在闯军大营外不远处扎营。

  李承明又去向李自成借了十来天的粮食,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拨营离开。

  将这786名可用战兵按照后世的军制体系进行编制。

  十名青壮为一班,设正副班长。

  三个班为一排,设正副排长。

  三个排为一连,设正副连长。

  三个连为一营,设正副营长,因为人数还比较少,所以暂时没必要设营。

  之所以称他们为“青壮”而不是“士兵”,是因为在李承明等人眼中,这些人还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军事训练,还算不上是士兵。

  当然他们没有受到过军事训练也不全是闯军的错,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闯军离开西安后才加入的,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

  同时军事训练意味着要大量的消耗体能,要大量的钱粮供给,在闯军看来,有这钱粮去供他们训练,不如去招兵买马扩大势力来得实在。

  至于军事能力怎么来?

  经过几次战役后,能活下来的就是有一定军事能力的老兵了。

  与其费那么大劲去训练新兵,不如在实战中锻炼,实现人工选择,优胜劣汰,这样周期短,效率高!

  以实战练兵,这种做法很残酷,但也很实用。

  基本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都是遵循这种做法,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卷席得很快,但战斗力也很拉胯,在早期对阵官军时总是声势浩大,但往往一触即溃。

  直到后来李自成和张献忠在百战中积攒出来的老营兵马,才有跟官军硬杠的实力。

  李自成多次被官军打溃后又快速崛起,靠的也是这些老营兵马。

  李承明不打算走李自成张献忠的那条路,而是要走精兵路线。

  要练出精兵,练出大量的精兵,才能有战胜清军,平定天下的实力。

  要练出精兵,一是要有钱粮,二是要有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