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45纳米(2/3)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就连洛神星的地表也不再是之前那种暗红色,而是变成了浅红色。

  因为有太多的托林已经被李青松刮地皮一般刮走了。

  但就算如此,资源供应仍旧开始有些紧张起来。

  它毕竟只是一颗矮行星,表面积仅有地球的几十分之一,质量更是仅有地球的600分之一而已。

  李青松对于资源的使用一向还是比较节省的。

  毕竟这些克隆体们又没有什么娱乐需求,能吃饱就行。

  但,就算只是科学研究,所需要消耗的能源与资源,也足够庞大。

  常常是为了验证一种工艺的可靠性和效率,李青松便会兴建一座大型工厂,耗费数以十亿度的电,和大量的水、化工原料等让它运转;

  为了研发一种新型的推进器材料,李青松经常会展开大规模的推进试验,耗费了不知道多少甲烷和氧气。

  更不要说有时候对某项关键技术展开攻关的时候,李青松更是会不计成本,直接抽调数百上千座工厂参与,抽调几万几十万名克隆体加入进来,消耗的资源更是惊人。

  “科技研发进展不能停,也不能慢。未来甚至还要再次加速。

  这样的话,开发敌神星就是必然。

  只是要大规模开发敌神星,还需要几项前置技术。

  一,更高效率的推进技术。二,更先进的智能AI和芯片技术。三,初级的电磁弹射技术。

  那接下来,就优先攻关这三项技术!”

  李青松下定了决心。于是,伴随着这三项技术的攻关开始,洛神星上的资源消耗速度不仅没有减慢,反而再度提升了一些。

  在李青松建造的芯片工厂之中,采用已经研究成熟的近紫外光刻技术,克隆体们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最终将晶圆放置到了光刻机之中,进行曝光作业。

  它所使用的光源的波长约为400纳米。使用这项技术,李青松可以大规模批量制造制程在800纳米的芯片。

  虽然相比起人类时代,800纳米的芯片仍旧太过落后,但它总归是实打实的纳米级芯片,相比起之前可谓有了巨大的提升。

  这种制程的芯片在李青松的技术发展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提升了所有工厂的自动化水平,甚至还组建出了超级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