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对于李倓的要求,崔祐甫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可崔祐甫之所以是崔祐甫,能够得到李倓和韦陟的看重,绝不只是因为他能听令行事。
这不,李倓交待的事一过,崔祐甫就拱手而谈了——“节帅在鲁郡所为,属下当初身在彭城,言语不便,如今节帅既归,属下又要前往淮南,却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李倓见状,一脸正色地回礼道:“请君直言,我洗耳恭听。”
崔祐甫虽是他的下属,但与他接触不多,而且性格刚直,算是半个局外人,李倓很想知道在对方的眼中他是什么形象。
崔祐甫见到李倓的表态,心中甚是满意,在开口前,他不是没有过建宁王因为功勋卓著而产生跋扈之心的担忧,可要让他闭嘴,他自觉做不到。
“节帅攻取藤县时,曾与县中百姓约法三章,可有此事?”
“是有此事。”李倓如实答道,他正要解释当时的现状,却听崔祐甫先开口了。
“昔日汉高祖入关中时,因秦法严苛,遂更改法度,与关中秦人约法三章,由此而得人心。属下知道,节帅当时行此法是因为县中的官吏尽数逃亡,节帅想要尽快维持秩序。”
李倓听后也只能颔首。
“可是节帅莫要忘了,藤县虽曾为伪燕所占,然其终究是唐土,要复也须得复大唐法度。此事若被有心人所知,只怕会因此中伤节帅。届时,节帅因何而发出此令只怕就无人在意了。”
李倓听后,觉得崔祐甫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万一有人以此在皇帝面前状告他有汉高祖之心,谁知道皇帝会怎么想?
他诚恳地问道:“敢问下次遇到此种情况,我又该如何处置呢?”
“略其名而取其实。”崔祐甫的回答很干脆。
李倓又是点头。崔祐甫明显不是迂腐之人,既然此事会授人以柄,那就把把柄去掉,唐高宗时编撰的《永徽疏议》中也不是没有典型的判罚。
“多谢先生告诫。”李倓又称谢了。
若非场合不合适,他都想把崔祐甫比作魏征了。
崔祐甫拱手以应,又继续说道:“今日节帅归来,有意以贺兰、许二人去取济阴、濮阳二郡,属下以为此策甚好,但私以为节帅还是急了。”
李倓一听,立马虚心求教道:“不知君有何良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