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来人(2/3)

  【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稍后李倓又对高适说道:“就是不知我那位叔父要是知道我在此处,会不会想着发兵来攻。”

  “叛军新得两胜,不可不防!”高适提醒道。

  李倓自不会大意,一江之隔,李璘又握有大小船只,说来就来了。

  不过,李倓又道:“昔日朝廷虽有言永王有反状,然终究未有作乱之举,江淮各地防备不深,以致于面对永王突如其来不讲武德的偷袭,措不及防。”

  “不过眼下永王叛军虽有小胜,但已经失了先机,其部分守大江两岸,更是自寻死地!我倒是希望他能发兵来攻,不然有江陵水军游弋江中,很难过江相助江东……”说到这里,李倓心头一动,“达夫觉得我送一封信给我那位叔父如何?”

  高适会意,立时答道:“待到营寨、壕沟等修建完毕,自待大王施为!”

  其间刘展复命自是不提。

  次日午时,就在李倓打算派人朝对岸的当涂送信之际,忽然得报,说是有来自广陵的使者前来,随行的还有一支千余兵马。

  从双方远距离验明身份到最后相见,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李倓也知道了来人的身份——原来早在最初得到永王李璘有意谋反的消息时,皇帝李亨就派了宦官啖廷瑶、段乔福等人意图说服李璘老老实实地返回蜀地,很显然,这些人的任务失败了。

  后来,按照李倓的脑补,啖廷瑶等人不敢回去复命,便去了广陵淮南采访使李成式处意图另寻他法。但这不是淮南的天变了吗,李倓来此之后,曾经淮南道的最高领导人李成式只能和季广琛一样屈居人下。

  而这千余兵马严格来说是一支客军,还是自河北而来的,其中还包含了一百八十甲骑,放在缺少骑兵的淮南绝对值得让人高看一眼。

  领军之人乃是河北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双方结队而来,关系自也不一般,李铣与宦官啖廷瑶此前干脆结了兄弟。

  这时候,一向低调的监军骆奉先却主动向李倓请求接过了接待啖廷瑶等人的相关事宜,把李铣和李成式的使者赵侃留给了李倓,倒让李倓省了不少心。

  “如此说来,君并不知颜公动向。”营帐之内,李倓正在招待来人。

  李铣顾不得吃饭,赶紧答道:“不敢欺瞒大王,自从郭、李两位节帅撤出河北之后,河北各郡面对史思明大军,几无抵挡之力,其中不乏有闻讯而降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