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赵大人不收礼(4/6)

  【清妖】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文知县还是名人之后,祖上就是南宋有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议论的,不管谁的后人,如今都是亡国奴。

  头铁的根本没有后人存世。

  “文大人心意本官领了,但这银票本官绝不能收!”

  赵安是坚决不收的,不管文知县用什么理由送这钱都不收。

  没办法,文知县只好道:“知赵大人为官清廉,本县不当送这钱,只这钱却不是送给大人的,而是本县代表全体士绅百姓捐赠给府学的。”

  什么说法?

  有说法的。

  在赵御史的带领下,今年扬州童生试不仅圆满举行,且考出了历年最好成绩,身为扬州的一分子,宝应知县倍感自豪,所以必须为府学取得的成就表示一点心意。

  这一千两就是宝应方面捐给府学用于明年学子冲刺乡试的保障金,哪怕给学子们多买些毛笔,多买些纸张都是好的。

  教育这一块是赵安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领域,既然文知县这钱是捐给教育的,那他作为府学教授就必须要拿。

  当然,是替学生们拿的,所以也要替学生们感谢一下文知县。

  当天,文知县亲自坐陪在宝应大饭店用了顿便餐,不算太丰富,县里结账不到二百两。

  吃的赵安非常满意,因为宝应大饭店的厨子是从淮安清江浦请来的,那地方的厨子专门替官府烧菜,手艺没的说。

  酒足饭饱便打宝应出发,队伍又多了辆马车,车里是宝应方面赠给赵委员及随行人员的一些地方土特产。

  赵安不在意这些东西,吩咐侯把总给绿营弟兄们分了,喜的一众营兵又是打心眼里把赵大人给夸了一遍。

  用一句话形容营兵们的想法最恰当不过——“跟着赵大人就是吃香喝辣。”

  车过宝应,便到了淮安地界。

  淮扬一体化,沿途百姓生活水准差不多,看着不算太穷,有些地方砖瓦房出现频率还很高。

  田野都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给人一种极目海天宽之感。

  当然,这可能是因为赵安调研路线是沿运,而运河因为是商业大动脉原因造就沿途无数城镇,故而生活在运河两岸的百姓收入水平较高。

  往里深入的话,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管康乾盛世水分有多大,总有相对富些的地方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