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 陈年往事(3/6)

  【大唐协律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圣人微微颔首,又问:“那你为何选李贺之笔意,而非汉武之旧辞?”

  张岱答道:“李贺之辞,虽为中唐之作,然其意更贴近今世之礼制。臣以为,礼乐之道,当随世而变,不可泥古。”

  圣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好。”他缓缓点头,“你既通礼乐之意,又知变通之道,朕甚喜。”

  张岱心中一松,知道今日之试,已稳过一关。

  接下来,圣人又问及其余诸曲之意,张岱皆一一应答,言辞得体,见解独到,令圣人频频颔首。

  待问毕,圣人便命礼部尚书宣读取舍名单。

  “张岱、裴仲堪、李元昭、王承业……共计二十人,列为礼乐之才,敕授协律郎,待谒五陵之时,随驾参礼。”

  张岱听闻自己之名,心中激动,却仍强自镇定,跪地谢恩。

  圣人望着殿中诸生,缓缓开口:“礼乐之才,非徒文辞之工,亦须识见之高。今日所选之人,皆能通礼乐之意,朕甚欣慰。”

  殿中诸生皆跪地叩首,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张岱起身,望向殿外,晨曦初露,朝霞满天。

  他知道,自己虽已得协律郎之职,但这只是开始。

  礼乐之道,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可尽。而他,也将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张岱回到集贤书院时,已是夜色深沉,殿中歌舞余音犹在耳畔,却已被夜风吹散。他步履略显沉重,脑海中仍回荡着白?舞那柔曼的旋律与自己临场写下的诗句。他虽尽力而为,却也深知,今日之试,自己并非稳操胜券。

  书院中,考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殿中所奏诸曲,以及自己所作诗辞的得失。有人眉飞色舞,自诩妙笔生花;有人则垂头丧气,自认文辞平庸,难入圣目。

  张岱并未加入他们,而是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天边一轮明月,心绪翻涌。

  他虽出身名门,祖父张说更是当朝宰相,可他知道,今日之试,靠的并非家世,而是真才实学。尤其在声辞与乐律的契合上,他虽有准备,却终究临场应变,略显生涩。尤其是那首《下之回》,虽借了李贺的笔意,但终究是仓促之作,难以称得上佳句。

  “你今日在殿中,可有几首成诗?”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试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