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傍晚,本家那边的族长彭先仲终于凑齐九吊钱赔偿金送到彭刚家中。
本家四房兄弟的脸色跟吃了屎一样臭,心不甘情不愿地跟在彭先仲屁股后面,把强搬走的家具和六只小猪崽子一一物归原主。
清朝的制钱单位为文,千文一吊,或一串,又称一贯,与前朝相同。
清朝初年规定制钱一吊钱(千文)相当于银一两,一文值银一厘。
清中前期,尚未出现白银大量外流的现象,清朝在国际贸易中仍旧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因此白银和制钱的兑换比率长期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大致在雍正以前每一两白银合制钱八百文左右,乾隆中期一两白银约合九百文左右。
白银与制钱的兑换比率崩坏发生于道光年间,道光初年(1820年),白银和制钱的兑换比率尚能勉强维持一两白银兑换一千文左右制钱的水平。
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一千六七百文制钱了。
咸丰年间,银价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一两白银可以换到两千二三百文制钱。
根据铜钱铜、铅、锌、锡的含量不同,实际兑换比率也会有所出入。一般而言含铜量在六成左右的制钱会比含铜量在五成左右的制钱价值更高一些。
1848年,广西地区含铜量50%左右的黄钱、青钱(含锡),已经到了两千文上下才能换一两白银的程度。
广西民间,尤其是农村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是使用吊钱,也就是铜钱进行交易,很少有机会用到银子。
当然,有一种情况是必须使用白银的,那就是交税。
故而银贵钱贱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小民的负担,毕竟交税时是要把吊钱换成白银。
本家的条件在庆丰村属于不上不下的水平,并不富裕,九吊钱几乎是他们能够拼凑出来的所有现钱。
迎着彭先仲苦苦哀求的目光,从如丧考妣的本家人身上抓下一串串很有分量的吊钱丢进自家的竹筐里。
彭刚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要怪也只能怪他们太不近人情,太过贪婪。
收了钱,彭刚信守承诺,放了耳朵眼睛被捂得严严实实,像两条狗一样被拴在后堂的本家长房和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