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平在山红莲坪是贵县客家大财主丘古三的山场。
丘古三的吃相和名声在整个浔州府都是出了名的难看和臭。
清朝的田宅交易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田宅公平买卖只存在于理论之上。
尤其是对彭刚这种无权无势的草民而言,更是如此。
如果不想被丘古三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彭刚需要找一个靠谱的中人。
他唯一能够想到,且有希望请得动的中人,思来想去也只有他的老师刘炳文。
刘炳文是道光八年的进士,家境清贫,当初三次参加乡试的路费都是借的,中举后当地乡绅要资助他进京赶考的路费,皆被婉言谢绝。
最后刘炳文是咬牙狠下心典卖了家里的十几亩薄田,二十几亩山场,才勉强凑齐进京赶考的盘缠。
好在一次就中,虽然只是个吊车尾的三甲同进士,然而这已经是绝大多数同时代读书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
鱼跃龙门后的刘炳文仕途并不顺利,在京蹉跎了整整五年才终于得了个山西绛县主簿的九品实缺。
不想地方官场比京师更加黑暗腐败,就任不到一年,生性刚直、不懂得和光同尘的刘炳文很快遭到同僚的排挤,心灰意冷之下,刘炳文遂辞官还乡。
回乡后刘炳文既不入幕,也不置田,而是以设馆教书为业,并乐在其中。
广西文脉不振,进士开馆教学,自然是有很多乡绅挤破脑袋想把自家孩子送入刘炳文门下就学。
可刘炳文有自己的原则,不是什么学生都收,上门求学的学生无论贫富,他都要亲自面试满意后,才会收下。
束脩学费刘炳文也不在乎,贫家学生如果只能送些糙米粗粮当学费刘炳文照教不误,不区别对待。
对于这种脱离低级趣味,能够切身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世人嘲其迂腐也好,笑其清高也罢。
彭刚是打心眼里尊敬佩服的。
彭家耕读传家六代,只他一人通过县试成为童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有刘炳文这位名师指导。
教育资源有多重要,上一世县中毕业,高考全县第四才得以进入香山大学的彭刚深有体会。
他的一个大学舍友来自临省的省教育厅直属重点高中。
彭刚第一次从这位舍友口中得知,他们学校一本率超过98%,他的高考成绩只是班里的平均水平时震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