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比如,对现有的56式枪族进行深度改进,提升精度、可靠性和人机工效,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或者,开发出简单高效、威力适中的单兵火箭筒,专门满足某些特定战场的需求。
甚至,利用系统提供的先进材料和工艺知识,生产出性能远超同类产品的常规弹药。
这些产品的技术起点不能太高,必须是国内现有工业基础能够支撑,或者通过适度改进就能达到的水平。
这样才能快速形成产能,控制成本。
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出好价钱。这个平衡点,需要他利用系统日志仔细拿捏。
其次,市场。
谁会买?
目标客户自然不是那些发达国家,而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处于冲突、动荡,或者急需提升国防能力但又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国家。
中东、非洲、东南亚……
这些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当然,这涉及到复杂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准则,不是他一个技术人员能够决定的,必须由国家层面来统筹。
但至少,他可以提供“产品”和“技术方案”。
再次,渠道和保密。
军火贸易极其敏感,必须通过国家严格控制的渠道进行。
如何生产、如何运输、如何交易、如何规避风险,都需要一套极其严密和专业的体系。
同时,利用系统日志进行的技术升级,也必须严格保密,不能让核心技术外泄。
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密制度和反间谍措施。
最后,风险。
政治风险、外交风险、技术泄露风险、甚至是被卷入不必要冲突的风险……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姜晨越想越觉得,这条路虽然艰难,但值得尝试。
它不仅能解决眼前的资金困境,为解锁系统科技、推动工厂乃至国家工业升级提供“燃料”,更能通过武器出口,间接提升国家在某些地区的影响力,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且能够说服足够高层级的决策者,让他们看到这条路背后的巨大利益和战略价值,并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