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沪造克式75mm山炮属于前清的老古董,最早仿制于1905年,那时,袁大头正在组建北洋新军,他的眼光锁定了克虏伯公司生产的两款新式火炮,分别是75毫米山炮和75毫米野战炮,并将这两款火炮的生产技术引入国内,由沪海兵工厂进行生产,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火炮。
袁大头也在努力的实现这两款火炮的国产化,其中山炮的生产任务被交给了沪海兵工厂,沪厂在汉斯工程师的帮助下,很快就完成了该款火炮的国产化。
以后20余年中,沪海兵工厂一直在大量生产这款火炮,到1937年7月份的时候,该炮总计生产了500门左右,广泛分布于各个军阀派系当中。
这款沪造克式山炮战斗全重仅386千克,炮身长1050毫米,火线高662毫米,行列全长4600毫米,高低射界-8度到15度,左右射界各2度,采用14倍口径,榴弹重千克,炮口初速为280米每秒,最大射程4300米,但要达到这个射程必须将炮架垫起,使其仰角提升到23度才行。
沪造克式山炮以其轻便实用的特性而著名,其独特设计使其能轻松拆分为四部分,便于骡马驮运,到达战场后可以迅速的重新组装,投入战斗,火炮安装木轮,如果使用骡马拖曳,仅需一匹马就能轻松拉动,即使在没有马匹的情况下,人力搬运也勉强可行。
沪造克式山炮曾一度是各军阀派系的主力火炮,在抗战初期的淞沪战役当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毕竟已经是40年代了,75mm口径的火炮已经沦为边缘角色,105、155口径才是战争的主流。
更何况,其最大射程只有可怜的4300米,连对稍远一点的敌军进行火力压制都做不到。
在现在的战争环境下,沪造克式山炮除了轻便、实用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值得人关注的优点了。
不过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把这款火炮从师级下放到团、营一级,充当步兵炮使用,那就相当的合格了,绝对能把小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按在地上摩擦,打的他们毫无脾气。
或许有人也想过这样的做法,但因为重火力的稀缺,做不到这样的奢侈而已——你跟一个师只有一两门小山炮的部队说把小山炮下放到团、营,那个师的师长绝对不会感谢你,反而会给你一个大比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