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这片东西距离一千二百多里、面积五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陕西大小的区域,朝廷的鱼鳞图册统计人口仅为二十余万人,这二十余万基本都是军户,可以粗略地认为这些就是陕西行都司所有汉人的数量。
而如此广大的区域,自然不可能只有汉人,大明在这里需要与西番、蒙古、土官等共治。
这里自古以来就很干旱,但雪山融水恰好弥补了这一点,通常来说,绿洲农业是不会受到旱灾影响的。
但崇祯年间的大旱灾并不是通常情况,这是由小冰期引起的旱灾,以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对绿洲形成打击,那便是天气太冷了冰川消融速度减缓,冰川融水自然也减少了,绿洲的水不够用了!
旱季的时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都会因为水源而干架,更何况是人?各民族都在乞活,此地并不太平!
比较反直觉的一点是,甘肃虽然干旱,人口少得可怜,但是巅峰时期的甘肃,不仅可以通过绿洲军屯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量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32章 吾师,朕甚念汝,且速归! (第2/3页)
来支援宁夏、延绥等边镇,年均产粮食数百万石!
大明的边疆大抵都是这样的存在,看似破破烂烂,距离远,又不值钱,实际上能够爆发出极其惊人的产能,在军事、经济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就比如辽东,在洪武时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明跟辽东的通道只有一条登辽海道,辽东只是大明的飞地。
但辽东的土地肥沃,一岁之收,可足数岁之用,足够养活朝廷的大军,甚至还能在财政上给中央补贴点,而且既然是边疆,自然还要发挥最重要的边防作用,军事缓冲作用,不至于被人一下子冲到都城下之下,大明也曾动过迁都西安的念头。
历朝历代的君臣无比痴迷于开疆拓土之功,这并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给本民族争取切切实实的生存空间,是延缓内乱的爆发,缓解人地矛盾的伟大实践!
当然,朱由检起初其实并没有认识到这些,刚来的时候他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跟如今的陕北百万灾民一样,那就是活下来!
为此应当实行战略大收缩,辽东是可以放弃的,甚至陕甘宁也是可以放弃的,当然也包括了陕西行都司所管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