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回村的路上,三十辆货车满载颤巍巍的鱼垛,连少年团成员们背上的小背篓也尽可能的装鱼。
虎子走在队列最前,铜哨随着步伐在胸前晃动。
他每隔百步便回头吼一嗓子:“兄弟们加油啊,撑到寨门,回去加餐!“
丰收的喜悦让少年团一路上歌声愈发嘹亮,停不下来。
受少年团成员们的影响,随行的青壮们也是全身充满干劲,对于他们来说,灾年中能吃饱已经是非常好,但今天在林砚的指挥下,收获快1万斤的鱼肉,简直是奇迹。
想想这个年应该过得比往年更丰盛,青壮们就兴奋,累,不存在。
车队在嬉闹中陡然提速。
“来啦!来啦!”寨墙望楼的栓子爷敲响铜锣,他已在这里观望很久了。
全村老少倾巢而出,来到寨门外面,男人们接过青壮的货车,女人们接过自家孩子身上的背篓,所有人齐往嗮谷场而去。
少年团员们已累的不想说话,所以也不参与村民的话题,坐在嗮谷场边的碾子上,看着大虎叔和青壮们在热烈的述说捕鱼的功绩。
当爷爷和族老们赶到嗮谷场时,气氛达到高潮。
经过族老们的讨论,对这批鱼做了分配:
五口之家:一大一小鱼2条(8-10斤)
六十岁以上老人(包含孤寡老人):过年期间到祠堂加餐
参与捕鱼者另奖励:20斤
剩余900多条,安排妇女去鳞、去内脏初加工,涂抹盐渍防腐后转入祠堂冷窖(温度-18℃)。
寅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响,林家村的炊烟已如白练缠绕屋脊。
赵寡妇家的土灶上架着铜盆,两尾鳙鱼头混着晒干的野山菌在沸水里翻腾,蒸汽掀开茅草屋顶的积雪,在晨光里化作七彩虹雾。
这寡妇破天荒往汤里撒了整勺猪油,顶得上往日半年的油腥。
祠堂偏殿里,三十三个孤老围坐青石方桌。
外面露天庖厨,已支起三口铁锅。
二丫娘把鱼肠鱼泡混着陈年酸菜爆炒,焦香混着醋味勾得老人们直咽口水。
栓子爷带着少年团端上全鱼宴:鳙鱼头熬的奶白浓汤盛在粗陶海碗里,鲢鱼脊肉剁馅包的翡翠饺子(掺了蒲公英汁),连鱼鳞都炸成金黄的脆片当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