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正月初九,西北风,平均风速 ,日间最高-3℃/夜间最低-14℃,湿度日均35%,旱情加剧。
-----------------
林砚又被爷爷拎到祠堂,参加孙秀才组织的水利工程的族会。
青砖祠堂里浮动着呛人的旱烟,孙秀才的手指在算盘珠子上打了个转,黄铜包边的算盘框映着天井漏下的光。
他抬头看了眼梁上悬着的“惠泽桑梓“匾额,喉结动了动。
“从新水源需建一条水渠到旧渠,我预估有二里长。按每丈需陶管三节、洋灰两袋来算“算珠清脆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厅堂里格外清晰,五个族老的目光黏在他泛白的青布袖口上,“二里地统共要三百丈,便是九百节陶管、六百袋洋灰。“
“另外九千五百亩梯田这次如果都要改造成良田,新渠需陶管三千六百节,洋灰两千四百袋。梯田每百亩设分水管网,另要陶管一十九万节、三合土”
这是他与林砚昨天一起商量的方案。
他本来是建议先完成二里长的渠道,后面工程比较大分三年来做,但林砚觉得即使前面二里水渠的工程,族里都没钱付,不如一次性做了,困难总有办法嘛。
七叔公的拐杖重重杵在青石板上:“祖宗修渠都用糯米灰浆砌青石,你非要使劳什子洋灰!“老人花白的山羊须随着唾沫星子颤动,“秀才公,知道九千五百亩梯田的埂子有多长?把全山西的陶窑烧空也凑不出这数!“
孙秀才按住案上泛黄的《泰西水法》,指节微微发白:“糯米灰浆砌青石的方法工期要三年,按我的方法只用8个月。陶管用本地高岭土,硬度足够砌渠,且耐得住山泉腐蚀。青石渠五年必渗漏,陶管埋地三丈,洋灰抹缝可保二十年不坏。”他转向端坐正中的族长,“梯田改旱为水,谷子亩产可以从60斤提高到180斤,翻了三番,且可两年三熟。今岁若成,来年族里就能多收九千五百石谷子,和六千石的大豆。”
账房老林头咳嗽着插话:“莫说陶管,单是三千袋洋灰,一袋要三钱银子,就要九百银子。但族里“他枯枝般的手指点了点供桌上的账簿,“最后三十两留着给祠堂换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