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正月一十六,宜祭祀祈福,动土修造
晌午,林永年踩着千层底布鞋登上土台,身后“领航者砖瓦厂”的木匾结满白霜。
“吉时到!”七叔公的铜锣刚响,赵守仁捧出冻透的陶罐往地上一摔。
“一敬天公!”林永年抄起铁锹破开冻土,
“二拜地母!”赵二窑领着七名陶匠抬来陶瓮,瓮里是秋收的头茬黍。
“三聚人和!”栓子点燃挂鞭,村民们呵着白气欢呼,声浪震得山谷都是回音。
“破——土——喽!开工大吉!”
挖土组的八十个汉子全部散开,沿石灰线分段挖土,那气势不比现代的挖土机差。
林老四抄起铁锹往掌心啐了口唾沫,锹头在地上划出白印子:“按刚撒的石灰线挖!歪一毫重新返工!”
赵二窑踩在刚挖的土沟里,粗嗓门震得人耳朵响:“麻绳往西扯直喽!”,这窑基线量了八遍他才点头。
这个窑设计要往下挖两米,窑膛直径一丈八尺,底层铺柏木炭防潮,中层垫碎陶片导气,边上青砖砌墙,用石灰混糯米浆粘合,直到高出地面米,最后合拢,形成圆顶。
膛壁斜度按“一尺退三寸”古法,陶片碾粉,掺入窑膛内壁当耐火层。
火道设计成倾角四十五度,螺旋上升,烟囱用陶管(村里旧的临时用)接续,高度两丈四尺,每节管口糊盐卤防漏。
窑门朝东南,嵌三枚乾隆通宝镇邪。
砌窑组是由三十个泥瓦匠组成,像蚂蚁搬家的,从村里仓库运来青砖。
领头的林老三推着双轮货车,发出咯吱怪响,车上垒着光绪年间的老青砖。
“手稳些!”七叔公的侄孙扯嗓子喊,他肩上的扁担颤悠悠挑着二十块青砖,后头跟着的赵家村汉子们嘿呦嘿呦应和。
在现场监工的赵二窑,抄起块砖往铁镐上敲,清越的叮当声惊飞梁间麻雀:“好砖!声比晋祠的晨钟还脆!”
天还没亮透,赵寡妇就带着妇孺队钻进了冰窖似的灶房。
二十口陶瓮在土灶上冒着白气,瓮肚子上还沾着盐渍。
“生姜要拍碎!”瞎眼六奶奶坐在柴堆旁摸黑掐姜芽,枯手指准得惊人,“老姜驱寒,嫩姜发汗,得三老七嫩!”
灶眼里的松柴噼啪炸响,映得林老四闺女的脸通红,她守着口八尺大铁锅,里头红糖姜汤已开始翻腾泛着琥珀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