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所以各方面的工作困难,那还是不小的。
不过,缘分是很难讲的,这地方有一些没有回城的老知青,基本都是以沪州人为主,对本地情况十分了解,再加上又有沪州的人情关系,所以在张大安逼着石向道公开道歉的过程中,他们在西南的媒体平台上,也遥遥呼应。
其实没啥鸟用,但态度很明确,那就是站张大安这边。
须知道,云滇省固然总体上啥也不亮眼,可也有过文化高光时刻,那就是抗战一段时期,形成了相当不错的文化传播体系。
建国后还形成了十分有意思的“滇学研究会”,是个地方学会,但没形成学派,跟西南地区的政法圈子有着截然相反的思想生态。
究其原因嘛,还是因为“滇学研究会”早期的知识分子群体,除了舞文弄墨的,还有大量农工商领域的牛人。
搞“杂交水稻”的那一批人就有不少在其中。
时下云滇省农科院的一些专家,祖籍有不少就是来自江宁,那这个就不是抗战时期的那一点点高光,要追溯到“驱除鞑虏,复我中华”那个阶段。
倘若不是滇东南常驻,而是在滇东北,那追溯到明朝的姓氏比比皆是,基本上围绕“盐道”“茶道”“马道”,都能找到痕迹。
这次站张大安的老知青或者知青之后,思想上算是“复古”,并不追求短期的一点“救济”,当然要肯定是要的,只不过没打算一锤子买卖。
“房总,谢谢谢谢,真的非常谢谢……”
“我以前在城南仪表厂也当过厂长,说起来,跟你也是半个同行啊。”
“啊……这真是没想到。没想到房总您居然也在仪表厂干过。”
“不过我不能完全算技术人员,我是江宁财经经管系的,以前还不叫江宁财经,当时如果不分配的话,估计也是去粮站……”
进乘县的代表同样也是盘龙市的代表,盘龙河边上以前有个“对越反击战”时期的仪表厂,是个弹药补给的配套厂,老家沪州的张德立并不算完完全全的城里人,当然也不算是乡下人。
原户籍地在大场浦,距离沪州西站大概一公里多一点,后来中建三局征地一小部分,这才算是彻底跟老家断了联系。
当然档案上还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