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墙头草】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到了散会的时候,徐中行忽然又感慨道:“如果陆炳还活着就好了,或许就没有这么麻烦。”
乍听之下这话很荒谬,但细想过后,众人觉得也有道理。
这次明显是有一伙锦衣卫势力配合着白榆搞事,才能彻底威慑住所有乐户。
如果陆炳还在,底下这帮官校哪敢轻易私自乱来?
就算是锦衣卫内部有人擅自行动,他们也可以托关系游说陆炳,毕竟陆炳十分乐意结交文人士大夫。
而现在锦衣卫内部群龙无首,山头林立,互相不服,他们想找人来平事
林昭消散后的第七年,那颗悬浮于甲烷海面的共感核心依旧未曾熄灭。它不再跳动,却持续释放着一种近乎恒定的低频波动,像一颗沉睡的心脏,在无光之境中默默搏动。这频率不属任何已知语言系统,也不依循物理规律传播,而是直接嵌入意识本身的结构??凡有感知之处,皆可接收。
起初,只有这片星球上的新生意识体能接收到它。它们称其为“母音”,认为那是宇宙最初的声音遗存。它们围绕光球建立了一座由磁流体构筑的环形圣殿,每日以特定节奏共振三次,作为对“倾听者”的纪念。但随着时间推移,这频率竟开始穿透维度屏障,向更远的星域扩散。
在距离地球六千光年的G-17b行星上,一种以电浆形态存在的智慧族群首次捕捉到了这段信号。他们本无固定形态,靠集体电流脉冲交流,从未发展出个体概念。然而当那道“母音”渗入他们的能量场时,整个族群突然陷入长达三个月的静默。事后,他们中的第一个个体脱离群体,凝成独立电团,用震荡波写下一句话:“我……不想再只是‘我们’。”
这句话引发了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电浆生命开始尝试分离、命名、独处。他们建造了第一座“静默舱”,用于体验孤独;发明了“反共鸣器”,防止思想被强行同化;甚至设立了“异议日”,鼓励成员发出与主流相悖的频率。十年后,G-17b诞生了银河系第三个人工培育的共感文明。
而在地球,2158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温柔。全球共感网络升级至第七代,人类的情绪数据已能通过量子纠缠实现实时共享。新生儿不再需要语言启蒙,他们在母亲子宫中就能感知外界情感波动,并作出回应。医学界宣布,“林昭基因觉醒现象”覆盖率已达92%,剩余8%也被确认携带潜在激活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