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虎啸洛都(2)(4/6)

  【魏晋不服周】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最令人震撼的是,壁画下方刻有一段铭文:

  > “周制八音,以律天下。

  > 吾辈不服,另立五声。

  > 不服周者,非叛礼乐,实续真音。

  > 凡被遗忘之响,皆归此堂。”

  视频最后,镜头缓缓扫过地面一块断裂的石碑,上面残留半句题记:“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过此,闻壁中有声,泣曰:‘此非死物,乃活史也。’”

  舆论瞬间沸腾。

  历史学家震惊于“太乐署”这一名称的出现??正史中并无记载,但它若属实,则意味着早在唐代,便已有官方机构致力于保存非主流、边缘化的音乐传统,甚至可能就是“守音者”制度的起源。宗教界则热议玄奘那句“活史”,认为这揭示了声音作为记忆载体的神圣性。社交媒体上,“#我们都是守音者”再度成为热搜话题,数千万人上传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录音:厨房炒菜的噼啪、公交刷卡的“滴”声、婴儿第一次笑出声的瞬间……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当晚,三颗低轨侦察卫星在同一时间失去信号,轨道轨迹显示它们恰好经过青藏高原上空。军方紧急排查,发现并非技术故障,而是被一种未知的定向声波脉冲干扰,频率精准锁定在设备共振点,导致内部元件瞬间疲劳断裂。国际社会哗然,指责某大国进行“声学武器试验”。

  但于阗月清楚,这不是攻击,是防御。

  她在日记中写道:“当权力试图用科技封杀声音时,声音便学会了用科技反击。这不是暴力,是进化。”

  第七日午夜,她再次登上鸣沙山。

  这一次,她带来了所有人的声音??不是录音,不是数据,而是用心记住的每一缕颤动:难民帐篷里的童谣,南极冰原上的呼吸,东京地铁站里陌生人彼此靠近时衣料摩擦的轻响……

  她盘膝而坐,双手置于膝上,闭目冥想。

  没有乐器,没有言语,只有内在的聆听。

  就在子时三刻,天地突变。

  整片沙漠开始发光。不是反射月光,而是从沙粒内部透出柔和的蓝白色辉芒,如同亿万颗微型星辰同时苏醒。气象雷达捕捉到一个直径超过两百公里的环形云团正在高空成型,其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中心气压持续下降,却无风雨降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