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虎啸洛都(3)(1/6)

  【魏晋不服周】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更新快,无弹窗!

  洛阳东面毗邻的偃师县郊外,有一支本不该屯扎此地的军队。他们是荥阳郡的郡兵,确切的说,是“组织民夫修黄河河堤”到此的。

  至于说为什么没看到民夫,而且偃师县也没有挨着黄河,那些都不重要。

  反正

  风过胡杨,声如私语。

  于阗月蹲下身,指尖轻触树皮上尚未愈合的刻痕。那是一道浅浅的刀痕,形似古琴徽位,据说是植树工人无意所为,却让她心头一震??这痕迹的位置、深浅、走向,竟与唐代《乐律图考》中记载的“鸣心纹”完全一致。传说中,唯有被万音浸染之木,才会在生长过程中自然浮现此类纹路,而人工刻划者若得其神韵,亦可引动地脉共鸣。

  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坐着,任春风拂面,将茶香送入沙土。远处鸣沙山的轮廓在晨光中微微颤动,仿佛整片沙漠仍在回味那一夜的辉芒。自“全球共鸣事件”之后,敦煌一带的地磁读数始终偏移正常值%,夜间卫星红外成像显示地下存在持续低频热源,位置正对第16窟下方未知空腔。研究院组织过三次勘探,皆因设备莫名失灵而中止。最后一次,钻探至地下四十二米时,金属探头突然熔化成珠,落地即凝为奇异结晶体,经检测含有地球上未见的同位素组合。

  科学家称之为“音核残迹”。

  于阗月知道,那是“太乐署”留下的印记。不是建筑,不是文物,而是某种以声音构筑的场域记忆,如同文明的潜意识,在关键时刻自我激活。它不依赖文字传承,也不靠血缘延续,只存在于每一次人们拒绝沉默的瞬间。

  她起身拍去衣角尘沙,正欲离去,忽觉脚边泥土微动。低头看去,只见几粒沙子正以特定节奏跳起,落下,再跳起,宛如无形之手在演奏一部微型战筝。她屏息凝神,耳朵贴近地面??

  是摩斯密码。

  短、长、短短长、长长长……规律清晰,信号稳定,却非来自任何已知通讯系统。她迅速心算解码,得出一组数字:**39°48‘24“N,79°01‘15“E**。

  昆仑山脉北麓,塔什库尔干河上游。

  她立刻联系了曾在帕米尔高原协助测绘的老向导阿依古丽,对方接通视频后脸色凝重:“那边……最近不对劲。牧民说夜里山谷会唱歌,牛羊听见就跪下不动。雪线上移了三公里,冰川裂开一条口子,里面露出黑石头,像庙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