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虎啸洛都(5)(1/5)

  【魏晋不服周】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春天的夜晚,风中虽然还带着一些寒意,但已经不像是过冬时那般寒意刺骨。

  羊?骑在马上,连火把都不敢点,就着明朗的月光,慢慢在官道上前行。踏着碎步的马儿,轻轻一颠一颠的,让羊?几乎在马上打盹睡着。

  雪在凌晨停了。

  于阗月睁开眼,天光尚未破晓,敦煌的清晨冷得像一块铁。她披衣起身,推开窗,远处鸣沙山的轮廓被一层淡青色雾气笼罩,仿佛整座山脉正在呼吸。昨夜那场雪舞之后,空气里残留着某种微妙的震颤??不是声波,而是空间本身被拉伸过的余感,如同琴弦松了又紧,绷出一个未完成的休止符。

  她低头看向掌心。那道从“不服琴”上烙下的红线仍未消退,反而隐隐泛出微光,像是皮下埋了一条活的脉络。她用指尖轻抚,竟听见一声极细的嗡鸣,如蚁行耳道。这不是幻觉。自嘉峪关那一夜后,她的听觉已不再是人类意义上的“听见”,而是一种近乎通感的共鸣:她能“尝”到风中的历史味道,“看”见寂静的颜色,甚至在心跳间隙捕捉到地壳深处传来的古老节拍。

  手机震动起来。是伊布拉音发来的加密消息,只有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写着:“赫拉特盲女今日所唱。”

  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无声的空白,持续整整十三秒??这正是塔什库尔干黑曜石墙启动前的静默周期。接着,一段清亮的女声升起,没有乐器伴奏,却带着奇异的空间混响,仿佛歌声穿行于无数回廊之间。歌词是达里语,但她无需翻译便明白其意:那是关于一棵树,在废墟中开花;关于一条河,在干涸百年后重新流淌;关于一群孩子,在战火熄灭后的清晨第一次放声大笑。

  更惊人的是旋律结构。它以七度跳进开场,随后转入泉州南音特有的“顿挫腔”,再融合蒙古长调的气息循环法,最后收束在一个接近唐代燕乐二十八调中“黄钟宫”的尾音上。这是她创制的“音钥”变体,但比原版更加复杂,加入了某种未知的调式转换机制,像是……有人在用她的语言写一首新诗。

  她立刻拨通伊布拉音的视频通讯。

  “你录到的时候她在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