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以正义之名(6/7)

  【魏晋不服周】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不行。”沈昭容反对,“一旦泄露,三国都会否认,反诬我们伪造证据。更何况,这些权贵背后牵连太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战争,百姓遭殃。”

  “那我们就什么都不做?”迦陵怒问。

  阿禾缓缓起身,走到窗前。夜空中,七十二盏灯依旧明亮。她想起小满临终的眼神,想起那辆装载“朱雀”的马车,想起恒农鼎室内翻滚的肢体。

  “我们不做审判者,也不做复仇者。”她说,“我们要做**见证者**。”

  她转身,面对众人:“从今日起,启动‘百灯计划’第二阶段??**立碑、录音、传影**。我们将把所有证据制成三种形式:石碑立于各国边境,供万人瞻仰;录音藏于驼铃内部,由商旅代代相传;影像则封入水晶匣,沉入塔克拉玛干最深处的古湖之下,留给千年后的子孙。”

  “我们要让真相活得比谎言更久。”

  五年后,丝绸之路沿线陆续出现黑色石碑,碑文以汉、梵、粟特、波斯四种文字镌刻,内容详述“玄鹞?灰鹞”体系运作机制及受害者名录。每当夜幕降临,附近村民便会自发点亮油灯,围绕石碑诵读名字。

  而在建康秦淮河畔,一名盲眼老妪每日弹唱一首新曲,名为《七十二灯谣》,歌词讲述一位老师如何教会女孩们写字、说话、反抗。听者无不落泪。

  又三年,北魏政变爆发。太子因长期服用“太乙还魂膏”导致精神错乱,当众撕咬大臣,被废黜。新帝登基后,为平息民怨,下令彻查“净业司”,掘地三尺,竟在洛阳宫城地下发现一座完整“育玉堂”??数十名孩童被囚禁于玻璃舱内,接受血脉检测与药物催熟。

  举国哗然。

  新帝迫于压力,宣布永久废除“种玉制度”,并向敦煌共审庭致歉。使者呈上国书时,阿禾只回了一句:“不必道歉,请记住名字。”

  使者问:“记谁的名字?”

  她翻开《百女吟》,指着第一页:“记第一个敢说‘不’的人的名字。”

  风沙漫卷,驼铃不绝。

  某日清晨,一名少年徒步来到敦煌书院,自称来自遥远的碎叶城。他带来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说是祖父临终所托。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泛黄纸页,字迹稚嫩,写着:“老师,我叫阿奴,今年九岁,昨天他们把我妹妹带走了。她说让我记住她的名字,叫小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