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从黄埔走向抗战】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何应钦言辞郑重而又恳切地叮嘱着钱大钧,“如果淡水方面的部队来的及时,我军很可能就此获得一战歼敌数千、东征以来最大的一场大捷。”
对于何应钦的安排,陈子厚非常赞同,尤其是让钱大钧亲自赶回去向蒋校长汇报战况以及更改后续作战部署的情况,由钱大钧亲自向蒋校长汇报说明,更容易让蒋校长理解何应钦不愿放弃稍纵即逝战机而更改原定作战方案的原因。
否则,他这样先斩后奏地擅自更改预定作战部署,极有可能让蒋校长对其产生不满。
甚至,还可能会让蒋校长产生他何应钦拥兵自重,难以约束的心思,日后难免受到打压。
不仅如此,对于何应钦的语言艺术以及对蒋校长心里极为到位的揣摩,陈子厚也暗暗钦佩不已。
何应钦的最后那句“东征以来最大的一场大捷”,已经不只是请求了,何应钦这是在隐含着诱惑对于大捷万分渴望的蒋校长。
陈子厚相信,极度渴望用一份份捷报来快速树立他在国党内和校军中威望的蒋校长,对于一战歼灭数千陈军的大捷报,会不动心!
钱大钧郑重的点头道,“好!事不宜迟,我这就出发!”
说完,钱大钧又十分让人意外地郑重向何应钦敬礼后说道。
“祝教导一团此战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说完,不待何应钦回礼,钱大钧转身就风风火火地疾步走出房间。
何应钦选择的伏击区域,其实并不是打伏击的合适地点。
一条可并行两辆大车的土路西侧,所谓的丘陵更像是起伏不平长满蒿草灌木的坡地。
东侧的地形则更加不堪,地势虽然也也起伏不平,可比西侧还要平缓很多。
在这样的地形上,如果被伏击的敌人拼死反击,攻击伏击阵地的敌人完全可以高速冲起来,很容易被敌人冲开兵力单薄的伏击圈。
可在看到这里的地形地貌后,陈子厚却大喜过望,他甚至还在心里暗暗赞叹何应钦懂得揣摩敌人心理。
这样的地势,匆忙逃跑的敌人多半不会在意,尤其是他们刚刚安然无恙地从地势更加不利的丘陵地带通过,对这里要平缓低矮得多的地形地貌更不会在意,一定会十分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