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科技】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研学团离队后,基地科研迎来关键突破。陈玥团队历时半年培育的“月球水稻”成功收获,这种融合地球高产基因与月球耐辐射微生物特性的作物,生长周期缩短40%,米粒矿物质含量提升3倍。丰收当天,科研人员用新米煮成粥品,在实验室里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仪式。
“月球水稻实现主粮自给,意味着我们彻底摆脱对地月物资运输的依赖。”林峰在丰收总结会上宣布,“下一步启动‘月球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深空探测任务储备长效食物供给系统。”
苏晓宇立刻将月球水稻纳入餐食体系,推出“科研能量套餐”——稻花蛋白粉配生态舱果蔬汁,为熬夜攻关的团队提供高效营养补给。他还特制真空包装的稻花香米,作为科研成果样本寄往地球航天部门,让后方团队共享突破喜悦。“科研人员吃得好,攻坚才有力气,”苏晓宇笑着说。
同期,李锐带领的工程队在深层探测中取得重大发现:地下500米处的天然溶洞内,不仅蕴藏着储量丰富的液态水,还存在一种特殊发光矿物“月荧石”。这种矿物导热性是现有航天材料的3倍,且能在黑暗中持续释放低能耗蓝光,是制造深空探测器核心部件的理想材料。
“月荧石的发现是‘月球三号计划’的关键支撑,”林峰在紧急调度会上强调,“我们要同步推进开采利用与生态保护,绝不能破坏月球原生地质环境。”基地随即成立专项委员会,陈玥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定微生物修复方案。
“开采前先在周边布设‘微生物防护带’,”陈玥在方案汇报中详解,“利用‘月心水球菌’代谢产生的黏合物质固定岩层,同时投放能降解开采残渣的工程菌。我们既要取之有道,更要护之有方。”李锐的工程团队则优化开采设备,采用低振动钻探技术,将对岩层的影响降至最低。
时光飞逝,月球基地建成五周年庆典如期举行。地球航天局领导、资深航天科学家通过全息投影参会,吴刚小队全体成员也在线上连线送祝福。庆典播放的纪录片里,从“星尘”任务猕猴探路,到如今“月心桂”成林、氦-3高效转化,每一幕都让在场科研人员热泪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