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分离”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1/4)

  【人间观察员】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分离,是亲子关系的终极命题。

  婴儿和妈妈剪断脐带的瞬间,是分离;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是分离;成年后建新的家庭,也是分离。

  这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子女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

  涂磊说:

  “我很钦佩一种父母,在孩子年幼时,能够给予强烈的亲密;当孩子成人后,又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必须完成的任务。”

  孩子健康的成长、卓越的未来,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料,更离不开“分离”这门必修课。

  聪明的父母,懂得通过这3次分离,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一次分离:

  让孩子的兴趣离开父母的爱好

  良好的兴趣,能带给孩子强烈的激情、不灭的热情,和富足的精神世界。

  2019年,浙江省高考状元徐嘉骜的成绩,让不少网友舔屏羡慕:

  物理化学生物,全部满分,就连被称为“一部血泪史”的数学,他也拿到了近乎满分的成绩。

  褪去学霸的光环,生活中的徐嘉骜,也是个围棋高手,曾两次在市比赛中获得冠军。

  受爸爸的影响,读小学一年级时,徐嘉骜就在围棋方面崭露头角。

  曾有人建议他走职业选手的道路,然而徐爸爸认为,想要成为围棋界的世界冠军,不是件简单的事,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应遵从孩子的想法。

  正是徐爸爸开明不强求的态度,保护了他对围棋的热情。

  后来不管在学习,还是兴趣发展上,徐嘉骜都一路高歌。

  而围棋,成了他学习之余最好的减压方式。

  演员孔维曾表示,从小培养的兴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伴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像徐爸爸、孔维一样,给孩子兴趣爱好的自由。

  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有这样一位妈妈,为了不落后于“别人家孩子”,自作主张给女儿报了13个兴趣班。

  年仅七岁的孩子,不得不每天放学后,再参加两个小时的课外班。

  即便如此,依然没有抚平妈妈的焦虑。

  节目中,孩子怯怯地问:“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

  为人父母,难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滥用家长的权力,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