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曾国藩剿捻失败 生罅隙分道扬…(3/4)

  【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清朝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以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既绝……“李鸿章也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

  于是,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了。

  李鸿章能够完全不理会“地脉“,也能够完全不理会洋人,因为他知道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之后,由清朝国政府的银子作为投资、以赢利为目的的电报公司成立。

  李鸿章称此举为“官督商办“,因为在中国创办拥有自主权的企业“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需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

  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

  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

  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方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

  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

  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

  不可否认,李鸿章本人和其家族在创办这些企业的时候,获利丰厚。

  然而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本来这些企业就不是清廷所有,而是民办企业。

  最重要的不是这些企业到底创造了多少财富,财富为谁所有,重要的是清廷终于有了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的制造业和通讯业,这才是资本主义开始的标志。

  由于李鸿章在军事、经济和外交上的重大成就,他渐渐取代了曾国藩在清廷中的核心地位,使得曾国藩兄弟对他的怨言也渐渐滋生,尤其是当曾国荃在金陵屠城后,李鸿章向慈禧参了他一本,直接导致了曾国荃下野回家养病了,这一切都为他后来在官场上举步维艰埋下了祸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