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诸葛瑾大致回忆了一下王朗定的考题、以及考题里那些难点,
然后就翻开那几份属下送来的卷子,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雄文,能够让考官觉得有必要给司徒过目。
卷子直到此刻还是糊着名的,所以诸葛瑾也不知道文章是谁写的,只是看那字迹还算工整,但又略显急躁轻快,似乎写字之人不是很沉得住气,写字时并不求稳重。
但诸葛瑾也不会因此有亲疏成见,他就完全看文章内容是否靠谱。
这个时代又没有所谓的八股文格式,论述类的文章,也没法写成四字一句的赋文。内容也非常奔放,百花齐放想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要想追求骈俪对偶,极限也就写成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那样。但天下又有几个陈琳?所以文采肯定不太重要,也不可能太好。
主要还是看观点和论述。
这篇文章,开头还是老生常谈,从“天下定于一”开始,阐述定才是目的,而一本身不是目的——这次考生,一多半都提到这点,所以不稀奇。
不过后面,它就话锋一转,开始讲史对比。
因为讨论的是孟子,又是讨论大统一问题,这名考生就回到战国时代,复盘战国和秦汉之变。
文中提到,战国之时,游侠、游士周游列国,有才者各自设法寻求国君赏识,纵有国君昏聩不能任人唯贤,则必被任人唯贤、富国强兵的邻国所灭。
故而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后世大一统之世,贤者多有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乱世,又奔走求闻达于诸侯。
可见大一统之世,让天下人失去了“择主”的机会,人主只剩一个而不用竞争,也就难以在竞争中沙汰出任人唯贤之君,也难以沙汰出真正有才的贤臣。这才有了大汉察举法渐渐废弛的积弊。
因为天下的人主只剩一个,他用人用得好与不好,都不像战国乱世那样,有生死存亡的危机。
而且非但文武人才如此、连普通百姓也如此。
这篇文章写到这儿,随后又是引用孟子之言,还是《孟子.梁惠王》里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