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现在给国子监赐酒果,其他学校显然也是有份的,本来这是皆大欢喜的一桩事情,不料左谏议大夫、判国子监事崔颂却趁此机会上奏,说太学和武学的新址都很不错,生员在那里可以茁壮成长,可是以前被当作校址的文宣王庙和武成王庙就残破不堪需要重修了。
在文教这方面,郭炜以前一直注重的是人才的培养,对于校舍和教具那是从不吝啬的,但是对这两座庙宇却还真是没有太用心,这时候倒是被崔颂给逮着机会了。
和以前的国子监祭酒兼判武学事尹拙不同,尹拙的性情纯谨,又是几朝宦海生涯过来的,对于上面交代的事情会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却很少为自己的任内事主动争取什么,既然皇帝不是太关注这两座庙宇,而且它们也还可以继续将就着用,尹拙就一直没有提过这一类的话茬。
崔颂就很不一样了,他是宦门子弟,父亲崔协做到了后唐的门下侍郎、平章事,自己以荫补入官,在国初被郭荣选为僚佐出镇澶州。作为郭荣的潜邸中人,从镇宁军观察判官一直到开封府判官,都是跟随着郭荣移官,然后沉沉浮浮地做到如今的左谏议大夫、判国子监事,崔颂虽然有过断狱失误的时日,但是在本职工作上还是扎扎实实的,而且敢于进谏,敢于对郭炜提要求。
崔颂的这个要求,郭炜还真是没有办法漠视,就像前面针对旱灾做的那些祈雨和减膳撤乐等形式主义一样,这一类的形式主义确实是不能不办的,人类总是有些精神追求的,所以内容永远不可能完全代替形式。
文宣王庙和武成王庙分别代表了文臣与武臣的最高荣誉,是这个时代里面读书人和武人的精神寄托处,尤其是其中用什么人配享,更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文宣王庙还好办,一则主祀和配享的人没有太多的争议,再则乱世里面文人已经蛰伏惯了,即使郭威以亲自祭拜孔子像的方式向世人宣布周朝重振文教的宗旨,那些读书人暂时还没有来得及翘尾巴。
在这种情况下,郭炜只要下诏把文宣王庙重新翻修一下也就是了,除了拨钱之外,其中并没有更多的讲究。至于这个钱么……郭炜让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打了一下小算盘,结论是还真不缺,就算是显德九年遭遇了连续的旱灾和蝗灾,就算还要为今后储备军费,这点钱还是能够出的,大周连续三任皇帝的励精图治毕竟不是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