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3/6)

  【重生从1993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苏晚接过,只见纸页右下角画着一幅简笔图:一条弯曲的时间线,两端分别标注“起点”与“归处”,中间横亘着一座桥,桥下流淌着无数名字。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 “当所有眼泪汇成河,桥就会亮起来。

  > 那时候,死掉的人也能回家吃饭。”

  她怔住了。

  这不是诗,也不是幻想。这是某种超越认知的理解??关于记忆、关于爱、关于时间本身的本质。

  “他还写了别的。”老李头翻开下一页,“你看这里。”

  另一张纸上,列着几个名字:**陈小禾、周念、苏晚、张医生、MX-97**。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了一串数字,像是坐标,又像编码。

  “我们破译了部分。”老李头说,“这些数字对应的是每个人脑电波中最独特的频率区间。换句话说,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预测出了未来‘听者’的核心成员结构。”

  苏晚手指微微发抖。这不是天才的灵光乍现,而是**来自未来的回响**。就像陈小禾能在日记中写下对林宇航的致谢一样,林宇航也早已知晓自己将在某一天成为信标的点燃者。

  “他们早就互相看见了。”她喃喃道,“只是我们迟到了二十年。”

  六月一日临近,全球报名人数突破四百万。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记忆传递链”,在各地设立临时倾听站,收集亲历者口述、录音、手写遗书。印度洋海啸幸存者讲述了妻子最后一句“抱紧孩子”;乌克兰战火中的母亲录下给孩子唱的摇篮曲;日本福岛老人写下给亡妻的年度家书……这些声音被逐一编码,注入新版《安魂曲》的乐谱之中。

  作曲家赵黎花了整整三个月,将十万段真实遗言拆解重组,编织成一首长达七小时的交响诗。每一个音符都有出处:A大调升半音,源自一位父亲临终前喘息的节奏;长笛独奏段落,采样自汶川女孩生前哼唱的童谣片段;终章合唱,则由全球万名志愿者同步录制,歌词只有一个词:“回来”。

  五月三十日,周念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医疗团队为他连接了十二通道量子共振装置,使其意识能够稳定接入母核核心层。苏晚守在他床边,握着他冰凉的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