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1993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摆脱依赖,始于指令。】
团队很快集结完毕,共三十七人,全部来自鸿蒙核心组,平均年龄三十一岁。他们在首日会议上达成共识:不急于做出芯片,也不急于发布系统,而是先构建一套完整的软硬协同验证平台。第一步,便是重构编译器链。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换个架构。”蒋滔站在白板前,写下三个词:**自主、可控、可演进**。“x86和ARM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它们多快,而是生态够深。我们要打破这个闭环,就得从根上重新定义什么叫‘兼容’。”
于是,一场无声的技术长征开始了。
每天凌晨两点,火种舱依旧灯火通明。程序员们戴着耳机,在虚拟机中调试自研的GCC前端补丁;硬件工程师则对着FPGA开发板反复烧录微码,试图让RISC-V核正确解析新增的向量加密指令。最难的是内存管理模块??传统MMU机制无法满足高并发实时场景需求,必须结合“混沌调度器”的熵值模型进行动态页表映射优化。
一个月后,第一个里程碑达成:基于QEMU搭建的“鸿蒙ISA”仿真环境成功运行Linux最小内核。虽然只是个壳,但它证明了这套新指令集具备基本可行性。
与此同时,外部压力也在加剧。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东科列入“战略科技实体清单”,禁止其采购任何高端EDA工具与先进制程晶圆厂服务。紧接着,几家国际半导体巨头联合声明,不会授权RISC-V高性能扩展专利给中国公司使用。
李东陵在内部会议上冷笑:“他们以为封住工具就能封住思想?当年我们连晶体管都要手工绕线,现在反倒怕没软件用了?”
他当即拍板:自研EDA工具链,代号“墨砚计划”。同时联络国内三家高校联合实验室,共建开源RISC-V高性能IP库,绕开专利壁垒。
蒋滔深知,真正的战斗不在会议室,而在代码深处。某夜,他在审查一段TLB刷新逻辑时发现异常延迟,追查七小时后定位到一处缓存一致性协议的设计漏洞。那一刻,他忽然想起陈国栋曾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操作系统不怕复杂,怕的是你以为它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