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节 规范金融业体系(2)(2/5)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造成的结果就是,为了保持银钱比例,输入的银子越多,清政府铸造的铜钱就越多,结果造成货币超发,引起了通货膨胀。乾隆五十年,江浙遭受旱灾,粮食歉收,导致米价上涨,但是乾隆五十一年春夏,江浙一带风调雨顺,夏收后米价非但不降,反而见涨,对此乾隆皇帝诧异“当此民食充裕之时。一切米麦等项。市价自当渐就减落。即或未能顿减。应亦不过照前。断无转比上月加增之理”。并质疑“似此有增无减。伊于何底?”

  乾隆不了解为什么粮食丰收了,米价还会增加的原因。朝臣提出可能是官府收粮收的太多,导致市面上米粮稀缺,然后乾隆停止收了一年大米,但结果米价还在涨。乾隆只能感慨说,“米价之贵,原非一岁骤长,自不能一岁骤平”。乾隆不了解货币原理,只以为米价增长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平抑米价得长期努力。

  这个发现,让周琅很纠结,他联想到了后世许多国家跟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储备越多,国内发行的货币越多,通货膨胀越严重。跟现在清朝输入的白银越多,铸造的铜钱越多,导致物价增长竟然是一样的道理。

  果然,贸易还是平衡一些的好。

  最近广东的物价涨的极为厉害,钱价大跌,一方面是战争影响了生产,导致商品稀缺,一方面广州抽走了太多的白银,而制钱却没有少,一直保持在过去的超发状态,这种情况,几乎让广东经济体系濒临崩溃。

  这种情况下,加上做了长期的准备,周琅准备铸钱。

  吸取传统经验,周琅打算采用现代方式,将货币的发行,跟银行整合在一起,而不是让类似户部的民政机构来管理铸钱。

  至于银行机构吗,周琅已经建立起来,取名货殖银钱公行,货殖的意思基本可以代表商业,司马迁史记中有货殖列传一篇,其中货殖的含义已经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周琅的货殖就指的是工商业,只是中国还没有引入工商业这个名词,干脆就借用古词。银钱二字代表的经营对象,主要就是银子和制钱。公行的意思,是说这个机构不是私人的,但也不是官方的,而是一家类似十三行这样的行会,关系到商业、手工业、矿产业等所有行业的一个以金钱为业务的总行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