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黄雀在后(2/6)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与此同时,西北敦煌的黄沙深处,九族译经会迎来最严峻的考验。吐蕃僧侣与党项武士因一部新译佛经发生争执,双方各执一词,几乎兵刃相向。关键时刻,盲眼回鹘长老拄杖而出,以古粟特语音诵出一段经文原句,再用“共文符号”将其转录于羊皮纸上。众人对照各自母语版本,方知误解源于音调差异。长老叹道:“文字若不能沟通心灵,便只是囚笼。”于是,译经会决定启动“万音归一同工程”,试图建立一套跨语言的情感表达体系??不仅记录词汇,更要捕捉语气、节奏、叹息与沉默背后的深意。

  这一设想传至汴京,引发激烈争论。有学者讥讽:“莫非要给哭声标音,给笑声定谱?”但赵?力排众议,批曰:“父皇曾言,真正的文章生于烟火人间。若连悲喜都无法共感,何谈共和?”遂拨款支持,并派执笔者前往各地采集“声音文本”:母亲哄婴的摇篮曲、农夫吆牛的号子、戍边将士夜半低吟的乡愁诗……这些录音被刻在特制竹简上,附注“共文符号”解读,收入newlyestablished“国民声库”。

  就在各地变革如星火燎原之际,一股暗流悄然涌动。

  洛阳旧族残余势力秘密结社,自称“守礼盟”,宣称要“清君侧,复纲常”。他们潜入夜学,焚毁课本;贿赂地方官,阻挠女子领赈;更令人发指的是,竟绑架数名编写《渔家百事录》的渔民,逼迫他们公开悔过。一名少年执笔者深入调查,伪装成卖油郎混入敌营,却发现幕后主使竟是昔日被贬的某位御史之子??此人因父亲反对《救荒七令》而遭罢官,怀恨至今。

  他连夜将证据送至京城,却被中途截获。追兵一路杀至郑州郊外,眼看即将被捕,少年纵身跳入黄河冰窟。千钧一发之际,一群赶来看灯会的孩童恰好路过,见有人落水,立刻呼救。当地巡河队闻讯赶来,救起少年,而那些追兵见围观者众,只得悻悻离去。原来,这些年“寒夜暖屋计划”不仅收容流民,还成了民间信息传递的枢纽。许多流浪汉、孤寡老人在此栖身的同时,自发组成“耳目网”,一旦发现异常,便通过特定灯火信号或童谣暗语传递消息。这网络无形无迹,却遍布全国,连官府都难以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