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少年康复后,将所得情报交予枢密院。赵?震怒,亲自提审涉案官员,查出竟有三名朝臣暗中资助“守礼盟”。他未立即治罪,而是命人将全部案卷抄录十份,分送各州讲学会,并下诏:“是非自有公论,今交由万民评说。”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夜学纷纷召开评议会,百姓举着火把,逐条辩论。有老农痛斥:“你们吃着百姓种的粮,住着百姓盖的房,却想烧掉我们的书?”有寡妇含泪质问:“我靠自己写字领到米粮,养活两个孩子,这也有错?”最终,舆论如潮,三人被迫辞官归乡,永不录用。
此事之后,赵?意识到,真正的稳定不在于权力压制,而在于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发声。于是他推动一项空前改革:设立“共议轮值制”,每年从全国抽选一百名普通百姓(男女各半,涵盖农、工、商、渔、医、匠等阶层),进京参与为期三个月的国策审议。这些人被称为“民议士”,享有查阅奏章、质询官员、联署提案的权利。首批入选者中,有一位盲女琴师、一名漕运纤夫、一位独臂铁匠,还有一名年仅十四岁的织锦少女。
少女名叫柳芽儿,苏州人,自幼在丝坊做工,双手布满茧痕。她因读了《女子进士科试策》深受触动,自学律法与经济,写出《江南织户十困书》,详述官营织造对民间作坊的挤压。此文被执笔者推荐至共议堂,竟引起赵?高度重视。当她站在大殿之上,面对满朝文武朗声陈词时,声音清亮如泉:
“我不是来求恩赐的。我是来讨一个公道。我们织女日夜劳作,却连一块布的名字都不敢绣上。难道我们的血汗,就不配写进国家账本吗?”
全场寂静。片刻后,掌声雷动。
会议结束后,赵?单独召见她,问:“你不怕吗?站在这里,面对这么多大人?”
柳芽儿摇头:“怕过。但我记得老爷爷说过一句话??‘当你开始写字,你就不再是影子了。’现在,我想让更多姐妹看见光。”
自此,“民议士”制度正式确立。每逢春分,各地抽签选拔,秋分返程。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政策变化的消息,更是亲身参与治理的经历。许多人回到家乡后,自发组织“议事角”,带领邻里讨论水利、赋税、教育等问题。有村庄甚至立碑铭志:“本村事务,自今日起,凡十八岁以上者皆可发言,无论男女贫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