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毫无疑问,李亨不可能放任永王李璘继续坐镇江陵,而高适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充分论述了永王如何坐不稳江陵,就差搞一个十胜十败了。
不过李亨虽透露了要把高适派往江淮的意思,但具体如何,还没给个准话。
即便如此,当高适同李倓一同离开时,这一位年过五旬的大诗人兴奋难掩。
“听闻高大夫与李白、杜甫素有来往?”李倓随口问道。
然他刚说完,高适却忽然停下了脚步,一脸正色地向李倓拱手道:“建宁王容禀,我虽与李太白、杜子美有故交,然自安贼作乱以来,已无来往。”
李倓一愣,只觉得高适的态度有些莫名其妙。
但考虑到一旦李泌成功劝说了皇帝,他说不得要跟高适做同僚,他还是解释道:“我虽不善诗词,却也听闻过李杜之名,是以有些好奇。今日恰逢高大夫,这才问起。”
高适闻言,心中稍安,他复又拱手道:“不敢欺瞒大王,我曾打听过李太白和杜子美的消息,永王曾数次招募李太白,已然得用。而杜子美身陷长安,我虽坚信他绝不会投敌,然坊间难免有谣言。”
“原来如此。”李倓恍然大悟,“大夫如履薄冰之感我亦有所感受,方才是我唐突了。”
高适当然知道自己这样显得功利,可家道中落后振兴门庭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不可能让不确定的意外毁了这一切。
而李倓口中如履薄冰四字正中他的心弦……他稍作停顿后说道:“我处还留有些二人的诗赋文集,大王若是有意,我晚些时候便遣人送给大王。”
“那就谢过高大夫了。”李倓拱手回礼。
与此同时,在李倓并高适离开之后,李亨径直问李泌道:“先生有意让建宁去江淮?”
李亨时年四十六岁,比李泌还要大个十来岁,但李泌少年成名,那时便能与宰相谈论国家大事,又一直推辞不愿为官,是以李亨一直称之为先生。
“是有此念。”李泌正襟危坐,很是诚恳地对李亨分析说,“理由有三,其一永王之事既是国事也是家事,若是全然交付大臣,或许会有人擅自揣测圣意,行不忍言之事。若是建宁在,当无此患。”
李亨原本觉得就算派人去处置了永王李璘,最后也会把李璘送到行在由他发落,但听李泌这么一说,的确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当即颔首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