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话说回来,纵观崔祐甫一直以来的作风,也是多有谋略的人物,对于他的建议,李倓无疑是重视的。是以在考虑到其人的表态之后,李倓思虑之下答应了韦应物的请求。
韦应物的请求得到应允后,又说道:“其实在下刚出发时,未曾料到大王这么快又获新胜,以在下私见,正以为河南更需要大王。”
他言语间也愈发坦诚和露骨,甚至达到了交浅言深的地步——“有在下在军中,行在不管要如何对大王,都要多考虑一层。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大王慧眼,定不需在下赘述。”
韦应物话中所隐含的,自然是皇帝李亨对于太上皇李隆基的复杂态度了。
李隆基多精明的人物啊,他肯定知道以昔日他对李亨所做的事,李亨能做到当初李世民对李渊做的一半就不错了。如今眼看着他的子孙又有内乱的危机,他如何会轻易错失良机?
对于李倓来说,和李隆基扯上关系,好处和坏处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坏处,就算是被动的同阿翁联系,也势必会引来来自凤翔的猜忌。这便是韦应物的未尽之言了,往大了说,韦应物称得上是离间天家亲情,可这不正是韦应物的来意吗?
李倓并没有打断韦应物的话,但也没有附和,即便在场的只有三人。
倒是崔祐甫忽然说道:“大王一路劳顿,韦十一郎也初来淮南未久,不如先入帅府安置?”
韦应物回应,自是应下并暂时告辞。
等到韦应物离开后,崔祐甫并没有如李成式那般对李倓格杀义阳太守持反对意见,实际上他根本提都没提,直接将重心放在了韦应物所牵扯的一系列宫廷斗争问题上。
“对于节帅来说,宫廷之中的关系越复杂,越有好处。”崔祐甫一本正经地分析说,而他说出来的话比韦应物还要直白,“关中收复长安之战连败三次,而节帅在河南战场上正高歌猛进。是以就算太上皇派人来,只要节帅做好应对,左右逢源,使行在相信节帅并无他心,那么韦应物的到来对节帅而言有益无害。”
随后崔祐甫又继续给李倓出了如何在皇帝面前撇清跟太上皇关系的建议——此前转交公文自不必多说,眼下留着韦应物,但要不要让韦应物担任淮南的官职或是成为李倓的幕僚,全看皇帝的回应——不过按照崔祐甫的判断,皇帝大概不会回应,李倓也不需要给韦应物明面上的官职,只当是白衣从军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