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又如多上书给皇帝,说一说河南淮南的局势,面对的困难和已经达成的功绩,送一送有身份的被俘贼将……
种种措施在李倓看来,一言以蔽之——我只会心疼耶耶。
在话题的最后,李倓知道自己不该问,但还是没有控制住问道:“此间之事,已经超脱了寻常上官与下属的关系,君愿意与我坦诚相待,我心中对君自是尊重。可我还是想问,君缘何助我如此之深?”
崔祐甫似乎没料到李倓会有这么一问,可他闻言却又毫不迟疑地答道:“无他,只因节帅在倾力平叛,以图安定天下耳!”
李倓闻言,立时起身向崔祐甫郑重地拱手作揖道:“有君此言,吾道不孤也!”
真正来到这个时代,面对着这一场影响了整个晚唐甚至在历史上也足以被称为巨大转折点的叛乱,身为穿越者的李倓,从一开始就做不到无动于衷。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倓一方面参照崔祐甫的建议应对行在,另一方面助力李成式尽可能地解决淮南的问题。
而曾经在李倓面前许下承诺的弋阳太守也是发了狠,竟真的在不搜刮平民百姓的前提下补充了火龙烧仓的损失,送来的粮草甚至还有富余。
不过对于这些官吏李倓敢下狠手,但抵达淮南后,他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人心。
淮南军先后被李倓带走了八九万人,算上一直以来运输粮草的民夫,分到淮南道十二郡上,一个郡也就一万多人。看起来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毕竟淮南未经战乱,但正因淮南未经战乱,就好似众人各扫门前雪,绝大多数百姓对于奔赴河南是持抗拒态度的。
而且落到具体的家庭上,长期失去一个壮丁并不在一小部分家庭所能忍受的范围内。这一点,从富户强丁想方设法地逃避征募,贫寒户舍家逃亡就可以看出来。
经历过数场战争的李倓自然明白于大局而言,某些妇人之仁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总要有人参军打仗,总要有人牺牲。但李倓终究是从后世而来,他也很明白,若非受到的逼迫过甚,谁又愿意逃亡呢?
是以,他对这些人抱有天然的同情。
在府兵制已然崩溃,均田制已经在崩溃边缘的当下,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在许久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丁男只得实授几亩薄田却必须要承受完整的租庸调,那时,百姓逃亡就屡见不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