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使职没变,仍是掌书记,但官职却变成了检校尚书工部(司)员外郎。当然,他也和李倓一样,不需要跑到工部打卡上班,但享受的待遇却是工部下属工部司员外郎的待遇。
若是以后李白能够在仕途上再进一步,那么这份待遇将不再只是发工资的凭证,而是能真正作为其做官的新起点
反正就李倓的观察,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卷入永王谋反案到再度入仕,李白看起来很是满足。
总之,就封赏来看,淮南军的将官们都还是满意的。
而对于普通的士卒,且李倓也尽可能地调集了钱粮和充分利用缴获,在不考虑后来的五万淮南新兵的前提下,原本的三万多大军的赏赐称得上是差强人意。
其实李倓还是取了巧,钱粮终究不足。他的做法也很简单,趁着勋官还没有在淮南泛滥,那就给立功的士卒们多转一两级勋官,少给些钱粮。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赏赐虽有些虚,但到底落实了,军心还是可用的。
“可惜没能见贺兰……君最后一面。”李倓还是有些遗憾的。
高适听后忍不住腹诽,以他对李倓的了解,知道李倓只怕是遗憾于没有再坑贺兰进明一次。
倒是邓景山想到了李巨在凤翔对李倓的称赞,适时说道:“贺兰司马倘若知道大王依旧挂念着他,想必也会十分感怀吧。”
高适心中更是腹诽,贺兰进明在被李倓当众羞辱过后,连门都不敢出了,感怀建宁王的大恩大德吗?
不过近些日来,高适对这位新上任的河南节度使也有些了解,对方处理政事还算勤勉公正,但唯独对军事不够了解,而且还有看轻武将的倾向。
“大夫此前说配合我,今襄阳危机,我需随时做好出兵援助的准备。不然就算襄阳还在,一旦被围,也会影响漕运。”李倓的感怀并未持续太久,他的三万余主力还主要分布在鲁郡和东平郡,现在彭城只有一个高适在,但当着邓景山的面,却也足以商议起军事了。
邓景山却有些迟疑:“大王,朝廷还未有诏令下达,贸然动兵,似有不妥……”
高适闻言又在心中给邓景山增添了一个评价——还有些刻板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