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他旋即向邓景山解释道:“江夏防线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顺便会导致江淮租赋转运断绝。而且现在并非要直接出兵,只是先在河南道内部调动,以作准备罢了。”
最后,高适更是强调道:“邓大夫也不想看到江夏生灵涂炭吧?”
只此话一说出口,高适就忽然意识到,尽管与建宁王结识不过一年,他还是被建宁王深深地影响了。
李倓配合道:“而今河南、淮南两道是最适合支援淮西的,倘若之后朝廷诏令送达,却不能立刻出兵,到时候朝廷追责……我也是为了大夫好啊!”
邓景山一时有些发愣。
他自觉也算是久经官场了,但见李倓和高适三言两语间就把可能的罪名扣在了他身上,偏偏就连高适的官职都与他平级。
最终,他也只能同意两人的建议。
于是乎,当着邓景山的面,李倓又与高适商议起了救援的道路。
南阳盆地的地形很特殊。此地被一众山脉环抱,山脉的空缺留出了六道入南阳之路。
来瑱被困的淮安郡便在南阳盆地的东侧。
“好教节帅知道,淮水自淮安郡中桐柏山发源,与其北的嵖岈山共同作为南阳西边的屏障,若要前往淮安郡,有东北和东南两条道。”
“东南的道路乃是顺着大江而行,并不可取,是以只能取东北的方城道。”
“方城道不同于其他入南阳的道路,乃是一大片的缺口,利于兵马同行。不过现在方城道有一个问题,那便是淮安郡方城县以及靠近方城县的颍川郡都已经被贼人所攻占,我军所能倚仗者,唯独此前被来大夫所守住的汝南郡。”
高适提前做了准备,有条不紊地向李倓介绍着具体情况:“总之,大军通行,不宜翻山越岭,而方城道本身就很宽阔,其中还有众多小山土丘。是以,最好还是打通方城道……此处,或可成为决战之地。”
“只要能控制方城道,即便叛军还掌握北面的伊阙道,但行军终究不如方城,大局便掌握在节帅之手了!”高适斩钉截铁地说。
显然这段时间他并没有做无用功。
李倓听后,很轻易地理解了高适的意思,他起初的确考虑过翻山去救援来瑱,但唯独粮道供给的问题让他打消了这一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