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太平道】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第93章针上雕花,最精妙艰深的儒家改良
「从政策提出到落地实行,是执政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需要自上到下各层次的执行者。若是不打破士族,尤其是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权,不绕开这些中央到地方的士族阶层,就不可能削弱他们的利益,建立一个崭新的体制。若是没有自身的执行骨干,哪怕执政的手段再为暴烈,也难以对世家大族,进行制度性的削弱,只会培养出新的世家大族来。总结来说,不改变执行结构与行政垄断,任何均平的口号,都会被地方世家大族与豪强消化,甚至被他们所利用,反向固化成新的门阀」
「这就是行政中的『有令无行丶行而不久』。具体到实际上,郡县的长官是外来轮调,而执行的佐吏丶亭长丶里正丶书手,多出本地望族的门生故吏;察举丶辟召丶太学与清议又由他们『把关』。于是度田丶清册丶抑兼并等上令,往往在『丈量丶核契丶定等』这些技术环节被做空。而文化正当性又在士族手里:经学博士丶太学祭酒丶州郡学官与清议网络,决定着『何者为贤』。不从其评,即无仕路;从其评,才是『正人』。这就是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权』.」
「这最关键的两点总结起来,就是『谁举尺』,『谁举人』。『谁举尺』?丈量丶定额丶契据与仓簿,这些执政的技术与数字依据,若是握在本地的世家大族与豪强手里,就必然变成他们图谋利益的工具。『谁举人』?人才的录取入口,若仍以察举丶清议的方式,由士族评鉴,所有的改革就会在用人端被回卷.」
「王莽改革的失败,就在于他虽然能拿到中枢的法令,却缺少一支听命于中央且能常年发饷的基层执行队伍。他的改革本身,又绕开了豪强与小民,没有一个稳固的支持阶层。最后所有的改革都倒向了反面,政令崩塌,新朝灭亡,王莽成为篡逆.」
「我等黄巾起义的暴烈,可以摧毁旧的腐朽秩序。但新秩序的建立,却需要一支『能管帐丶能徵税丶能安民』的治理人员。若是这些治理人员,还是任用世家子弟与士绅豪强,就又会倒转过来,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曹魏政权。而世家大族的九品中正制与魏晋门阀,也就近在眼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