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针上雕花,最精妙艰深的儒家改良(2/5)

  【汉末太平道】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张承负跪坐席间,手中的炭笔如游龙般舞动,在黄纸上唰唰作响,写的比对面的荀攸和荀彧还快。大儒荀爽对汉末现实的讲述,落在三人的笔下,就是截然不同的记录丶分析丶经验与结果。而由于他书写的简笔字简陋难懂,荀氏众人或是好奇丶或是鄙夷,却都没关注到这其中蕴藏的内容。唯有大儒荀爽深深打量了这太平道少年一会,依旧坦荡直言,继续讲述着儒家的改良方略。

  「这天下的现实,是『重税丶灾疫丶破产丶兼并』。要恢复天下的秩序,就得把小民的钱税负担,降到可以承受;把隐籍人口与隐匿的田产,纳入『可征更可接受』的税网;用正税替代苛派,减少吏员的贪腐;用礼义替代暴力,维系乡间的安宁而要改良这天下的弊政,执行这一整套的方略,贪鄙的宦族不可依靠,唯有靠正直的党人士族!.」

  「而要依靠党人士族治政,依靠州郡二千石丶郡国功曹丶县令丞与本地士族,就不能行暴烈的均贫富,不能太过于损害这些执行者的利益,损害士人大族的整体至少,不能太过急切,一次性与太多士族为敌。」

  「以老朽之见,要改善朝廷的财赋税制,第一项是『度田核籍』,重建税基。田地的产权,是不能轻动的。能把人丁与田籍查好,得到切实的数据,就已经是极好的了。查隐户与客籍,不能用强,要给登记者免一年到三年的算赋与更赋。丈量寄名避税的田亩,要宽容处理,允许更名正契,换取三年内按旧额徵收,并且不溯及既往。造『一田一契』的黄册,则需要士族代表与县吏联名背书,一则确保可信,二则确保本地大族能够接受」

  「世家大族不可轻动,要度田的主要目标,得放在分散的豪强身上。即使如此,也要尽量减少与豪强的正面冲突,以『正名—减负—换合规』为谈判筹码。而稽查执行的人手,则由郡功曹抽调太学生丶郡县学生员与乡举孝廉充任.」

  「而度田增加税基之外,第二项是『减免杂税』,废除地方的苛捐杂税,恢复常年算赋120钱丶口赋23钱丶折更300钱,再酌情减少。对灾区籍丁当年免更或半更。由郡守公开雇募役夫,避免大规模的徭役徵发。停止榷盐加价,缓解小民生活的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