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而此刻,距离津浦铁路工人因欠薪暴动还有十七天,距河南红枪会抗捐,遭军阀屠村尚有八个月,离那震惊中外的“二十一条”签订,不过两年光景。
窗外,忽传来木轮碾雪的吱呀声,伴着断续铜铃。
林广福的旱烟杆,在门框敲出脆响:“自家的伙计,来收冬衣了。”透过窗户的琉璃,林砚望见五辆驴车碾过晒场,车辕插着的“晋昌布庄”三角旗,早已冻成硬片。
车队末尾,跟着十来个挑夫,扁担压弯如月,箩筐里靛蓝土布堆得冒尖,那是村里妇人熬夜纺就,换来的铜钱,能贴补一冬的开销。
“今年黄河决了六处口子”灶间飘来王婶压低的嗓音,陶瓮舀水声里裹着愁绪,“直隶淹了四十一县,逃荒的啃完树皮,开始吃观音土了。”
林砚数着房梁蛛网,前世读过的记载,浮现脑海:民国元年,全国水患致灾民逾百万。
冬雪未至时,保定城外饿殍已冻成青紫的人形路标。
暮色漫进厢房,二丫爹送来半袋黍米。
这沉默的佃农左手缺了三指,是去年在赵家煤矿背煤时,被升降铁笼生生轧断的。
“矿上又塌了。”他卸粮袋的胳膊直打颤,“三十多人困在二百丈深的井里,东家说透水巷道救不得,拿二十块现大洋……堵家属的嘴。”
林砚攥紧被角,指甲陷进掌心。
他记得县志上冰冷的数字:这年山西矿难死者逾千,最惨烈的阳泉矿难,尸体用运煤车皮整整拉了三天。
深夜,炭盆将熄未熄。
林砚在辗转间,摸到枕下的《三字经》,粗麻纸页上,歪歪扭扭写着“林砚”二字。
他忽然笑起来,笑着笑着,热泪便滚进鬓角。
穿越时,他还在整理明天的汇报材料,只觉得一阵心痛,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在晕迷之前,他的视线还停在“乡村振兴历史经验研究”的材料上,那里列出了民国初年的乡村经济数据。
而今,他却躺在历史最深的褶皱里,面临着最黑暗年代的生存压力。
林砚将脸埋进粗布枕头,记忆如洪水决堤。
他知道再过四年,这片土地将跪在《二十一条》的屈辱文书前;知道十二年后省港大罢工的汽笛会撕破黎明;清楚二十六年后南京城墙下的血海会淹没哭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