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 山丹贸易(4/5)

  【风起刈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在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候,俄国人还不知道库页岛的存在。

  因此康熙皇帝为了尽快了解这块地缘情况,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康熙皇帝派出了三位耶稣会的修士进行地图的测量,这才弄清楚库页岛的情况。第二年,又派出了由满人组成的测量队成功地横渡鞑靼海峡登陆了库页岛。在满文版本的地图中库页岛被正式命名为:“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ᡠᠯᠠᠠᠩᡤᠠᡥᠠᡩᠠ”(sahaliyanulaanggahada),意为“黑江的嘴顶”。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清朝成立三姓副都统衙门,并且规定:“居住海岛之库页费雅喀人贡貂,则由三姓副都统衙门派出官兵,前往约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贡貂并颁赏乌林。如不前来约定之地,则令官兵寻入海岛,唤起前来,征收貂皮并颁赏乌林”,同年“招抚居住于海岛上特门赫图舍等处库页费雅喀人146户,令其贡貂”。

  此外,根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记载:清廷通过被唤作“萨尔罕锥”的旗人女儿与当地部落联姻来加强联系,而且联姻的要求很高,必须由大清皇帝亲自批准。男方还要准备聘礼,通常需要三百零四张貂皮,还有各种颜色的狐狸皮若干,而平时每次纳贡只要一张貂皮。清廷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主要是衣物,但也有“牛二头,犁、铧、犁碗各一对”这样的农业用具被放到嫁妆里。

  仅一张貂皮便能换成价值十倍的赏赐,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东北诸部对毛皮的追求变得尤为迫切。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的桦太岛地区,那里盛产高质量的毛皮,并且居住着擅长狩猎和毛皮加工的桦太阿依努人。山丹人乘船跨越鞑靼海峡来到桦太岛与阿依努人交易。

  另一方面,由于在扶桑貂皮的价格远低于中国(扶桑貂皮的价格并不昂贵),东北诸部(或称山丹人)也能凭借两地的差价在与阿依努人的交易中赚取巨额利润。

  据学者估算,优质的锦缎和蟒缎可以换取大量桦太貂皮。

  以1853年的数据为例:一卷红底牡丹纹锦缎能换取三十三张貂皮,而一卷绀色龙纹蟒缎能换取三十张。这些貂皮在黑龙江地区亦价值不菲,四十七张貂皮可以卖到二百三十五至二百八十二两白银,即便是以每张二两白银的低价计算,也能获得九十四两白银的收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